高山绣线菊

  • 音译名: 玛嘿
  • 分类: 藏药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药名: 高山绣线菊
  • 类别: 藏药
  • 民族药名: 玛嘿
  • 民族药名出处: /
  • 药材来源: 为蔷薇科植物高山绣线菊的花、叶。
  • 出处: /
  • 功效: 清骨热,敛黄水。
  • 主治: 治疮疡、黄水病。

基原信息

  • 来源生物拉丁名: Spiraea alpina Turcz.
  • 药物分类: 植物药
  • 来源生物形态: 落叶灌木,高10~120cm。枝条直立或拱曲,灰棕色,幼枝红褐色,具明显棱角,柔毛有或无;冬芽小,卵形,无色,长仅1mm,数枚鳞片外露。叶簇生或在当年生枝上互生,线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,长8~19mm,宽2~4mm,先端急尖或圆钝,基部楔形,全缘,两面均无毛或幼时有疏柔毛,背面淡绿,仅中脉明显;叶柄极短或近无柄。伞形总状花序生于侧枝顶端,花5~18朵,紧密呈圆球形,直径8~12mm;总花梗长2~5mm,无毛;花梗无毛,长3~5mm;苞片小,线形;花白色,芽期外面粉红,直径4~6mm;萼筒钟状,表面无毛,里面柔毛短,萼片三角形,先端急尖,全缘,里面被短柔毛;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,先端圆钝或微凹,长宽均2~3mm;雄蕊20,与花瓣等长或稍短;花盘10个,具明显的圆形裂齿,齿端微凹;子房外被短柔毛,花柱短于雄蕊。蓇葖果无毛或仅沿腹缝线具疏短柔毛,花柱近顶生,开展,萼片直立或近开展。花期7月,果期9月。
  •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生于海拔3500~4100m的高山石砾地、谷地或河岸阶地的杂木林内、灌丛中或沟谷草甸。分布于西藏、青海、甘肃、四川、陕西,蒙古、前苏联西伯利亚也有。
  • 栽培与养殖: /
  • 代用药: 蒙古绣线菊Spiraea mongolica Maxim. 川滇绣线菊Spiraea schneideriana Rehd.亦可做本品入药。
  • 采收加工: 于每年花期采花、叶,去其杂质,晾干备用。
  • 炮制方法: /
  • 性状鉴别: 性状鉴别:本品皱缩。花呈类球形或扁赇形,直径8~12mm,常数朵排在总花梗上。花萼钟状,表面无毛,内面有短柔毛,萼裂片圆三角形;花瓣黄白色,卵形或近圆形;雄蕊多数;花柱短。叶碎小,灰绿色,完整者湿展后呈线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,长8~19mm,宽2~4mm,先端急尖或钝圆,基部楔形,全缘,无毛,下表面叶脉突起。气微香,味微苦。   
  • 显微鉴别: 显微鉴别:叶横切面:上下叶表皮细胞类方形或切向延长为扁长方形,垂周壁外突呈波状弯曲;上表皮细胞突起略呈乳头状,被角质,可见单细胞非腺毛。叶肉组织中,栅状细胞2~3列,不通过中脉,常间有栅状石细胞,壁厚,胞腔小;海绵组织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形,排列较紧密,靠近下表皮处常有间隙。中脉上表面微下凹,并有厚角细胞2~3列,下表面内侧具厚角细胞3~5列;维管束外韧型,略呈圆三角状。 粉末鉴别:污黄绿色。非腺毛易见,无色或淡黄色,多为单细胞毛,偶见双细胞者,平直或稍弯曲,足部多弯曲,长短不一,75~255μm,直径8~15μm,壁厚2~7μm,表面光滑,胞腔内常充有颗粒状结晶。花粉粒类圆球形,直径15~20μm,内外壁分层明显,且等厚,表面光滑,具3孔沟,极面观类圆三角形。叶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、类方形、类长方形,壁平直或微弯曲,不均匀增厚。气孔长圆形或圆形,长20~32μm,直径18~25μm,副卫细胞4~5,不定式。花冠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,壁平直;侧面观细胞外壁明显隆起呈乳头状,有不规则角质纹理。花粉囊内壁细胞表面观类方形、类圆多角形、类长圆形,有时细胞界限不明显,具网状增厚纹理。萼片表皮细胞表面观呈长方形、类方形、不规则形,壁微细波状弯曲,有时可见断续念珠状增厚,细胞内充有细小的颗粒状晶体。草酸钙晶体易见,存在于薄壁细胞中或散在,直径6~11μm,多为类圆形,棱角不明显,常破碎成不规则扇形晶体。导管多为环纹或螺纹,直径8~17μm。
  • 理化鉴别: /

药物运用
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苦,性凉。 《藏药配方新编》:味苦、涩,性凉。 《藏医百科全书》: 味苦,性凉。
  • 用法用量: 常配方用,6~9g。
  • 考证: 《晶珠本草》记载:玛嘿治疮疡,托引黄水。灌木,树干挺直,树皮白色,叶小而少,花白色,簇生。采集花、叶入药。本品之名有合尕尔、玛尔谢、尼合谢、尼尕等。 据查玛嘿即本品。绣线菊系灌木,枝细直立具棱,灰棕色,叶小,花白色簇生等与《晶珠本草》记载相符。各地用药一致。
  • 制剂: /
  • 选方: /
  • 注意事项: /

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 /
  • 药理作用: /
  • 参考文献: /

其他少数民族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