绣线菊
- 基本信息
- 基原信息
- 药物运用
- 现代研究
- 其他苗药推荐
- 其他少数民族药
基本信息
-
中药名:
绣线菊
-
类别:
苗药
-
民族药名:
窝绍丢
-
民族药名出处:
贵州黔东南地区
-
药材来源:
为蔷薇科植物粉花绣线菊、光叶粉花绣线菊的根。
-
出处:
《中华本草》苗药卷
-
功效:
祛风清热,明目退翳。
-
主治:
主治咳嗽头痛,牙痛,目赤翳障。
(1)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“止咳,镇痛,治翳明目。”
(2)《贵州草药》:“清热,利湿,驱风,止咳。”
基原信息
-
来源生物拉丁名:
Spiraea japonica L. f.;Spiraea japonica var. fortunei (Planchon) Rehd.
-
药物分类:
植物药
-
来源生物形态:
1.粉花绣线菊Spiaea japonica L.f
灌木,高达1.5m。枝条细长,开展,小枝近圆柱形,无毛或幼时被短柔毛。冬芽卵形;先端急尖,有数个鳞片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~3mm,具短柔毛;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形,长2~8cm,宽1~3cm,先端急尖至短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缺刻状重锯齿或单锯齿,上面暗绿,无毛或沿叶脉有短柔毛,下面色浅或有白霜,通常沿叶脉有短柔毛。复伞房花,花密集,密被柔毛;花梗长4~6mm;苞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,下面微被柔毛;花粉红色,直径4~7mm;花萼外面有稀疏短柔毛;萼筒钟状,内面有短柔毛,萼片三角形,先端急尖;花瓣卵形至圆形,先端通常圆钝,长2.5~3.5mm,宽2~3mm;雄蕊25~30,远较花瓣长;花盘圆环形,约有10个不整齐的裂片。果半开张,无毛或沿腹缝有稀疏柔毛,花柱顶生,萼片常直立。花期6~7月,果期8~9月。
2.光叶粉花绣线菊Spiraea japonica L.f.var.for-tunei(Planch.)Rehd
此变种较高大,叶片长圆披针形,先端短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尖锐重锯齿,长5~10cm.下面有白霜。复伞房花序直径4~5cm,花粉红色,花盘不发达。
-
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
1.粉花绣线菊Spiaea japonica L.f 原产日本、朝鲜。我国各地栽培供观赏用。
2.光叶粉花绣线菊Spiraea japonica L.f.var.for-tunei(Planch.)Rehd 生于海拔700~3000m的山坡、田野或杂木林下。分布于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山东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等省区。
-
栽培与养殖:
/
-
代用药:
/
-
采收加工:
7~8月挖根,除去泥土,洗净,晒干。
-
炮制方法:
/
-
性状鉴别:
/
-
显微鉴别:
/
-
理化鉴别:
/
药物运用
-
性味归经:
味苦,性冷;有小毒。入热经。
(1)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“凉,苦,无毒。”
(2)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“有小毒。”
-
用法用量:
内服:煎汤,9~15g。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。
-
考证:
/
-
制剂:
/
-
选方:
1.治咳嗽吐痰成泡,周身酸痛土黄连(干品)60g,水煎服,每日3次。
2.治眼睛红痛及头痛土黄连15g,紫苏叶6g,白菊花3g,水煎服及熏洗。
3.治风眼目翳土黄连6g,冰片1.5g,人乳9g,加水蒸熟,点眼角。(1~3方选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-
注意事项:
忌食酸、辣食物。
现代研究
-
化学成分:
粉花绣线菊的根含C20-二萜生物碱绣线菊新碱(spirasine)Ⅰ、Ⅱ、Ⅲ、Ⅳ、Ⅴ、Ⅵ、Ⅶ、Ⅷ[1~3]。光叶绣线菊根含绣线菊新碱Ⅲ、Ⅳ、Ⅸ、Ⅹ、Ⅺ、Ⅻ、ⅩⅣ、ⅨⅤ[4~7]。
-
药理作用:
/
-
参考文献:
化学成分
[1]Sun F,et al.C A,1987,106:99334d
[2]Sun F,et al.C A,1988,108:56384u
[3]Sun F,et al.C A,1987,106:214171u
[4]Sun F,et al.C A,1991,115:89071n
[5]Sun F,et al.C A,1988,108:52819s
[6]Sun F,et al.C A,1985,20(12):913
[7]Sun F,et al.J Nat Prod,1988,51(1):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