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粉菌

  • 音译名: 撒孜嘎
  • 分类: 藏药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药名: 黑粉菌
  • 类别: 藏药
  • 民族药名: 撒孜嘎
  • 民族药名出处: /
  • 药材来源: 为禾本科植物青棵、小麦或大麦果穗感染了黑粉菌科真菌麦散黑粉菌所产生的孢子粉。
  • 出处: /
  • 功效: 提升胃温,开胃口。
  • 主治: 治不消化症。

基原信息

  • 来源生物拉丁名: Ustilagonuda (Jens.)Rostr.
  • 药物分类: 植物药
  • 来源生物形态: 菌侵入麦类花序的各小穗,每个籽粒变成一个孢子堆,里面的黑色粉粒即孢子。孢子堆破坏花序上的全部小穗,松散(7~16)×(4~6)mm。孢子球形至近球形,暗黄绿色,有时一边色较淡,有细刺(5~9)×(5~7)mm。
  •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生于小麦或青裸、大麦穗上。中国各省区均有。
  • 栽培与养殖: /
  • 代用药: /
  • 采收加工: 药用冬孢子粉。夏季采收,晒干。
  • 炮制方法: /
  • 性状鉴别: 性状鉴别:孢子堆生在小穗中,病穗抽出时,孢子堆外被薄膜破裂,孢子飞散,病穗呈黑褐色残留主轴。孢子圆形至卵圆形,暗绿色,表面具刺。
  • 显微鉴别: /
  • 理化鉴别: /

药物运用
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苦,性温。 《藏药配方新编》:味苦,性温。 《新编藏医学》:味苦,性温。 《藏医百科全书》:味苦,性温。
  • 用法用量: 常配方用,3~6g。
  • 考证: 《晶珠本草》记载:撒孜嘎提升胃温。《祖先口述》记载:撒孜嘎提引胃温。 本品生长在农作物上,为变黑的穗,是无火三烟之一。 本品为青稞的黑穗,状如炭,各种医药书的解释相同。因黑粉菌致病的有青棵、大麦或小麦的穗。据《晶珠本草》记载:撒孜嘎应为青棵的黑穗,但各地在实际使用中,也常用小麦的黑穗入药。
  • 制剂: /
  • 选方: 六味大黄散:大黄250g,石榴200g,黄花杜鹃175g,干姜150g,黑粉菌125g,葛缕子100g。粉碎成细粉,混匀,即得。可治腹痛、腹胀、食欲不振。用于胃病。口服,每服3g,每日2~3)次。
  • 注意事项: /

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 /
  • 药理作用: /
  • 参考文献: /

其他少数民族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