胆矾
- 分类: 涌吐药
说明书
【饮片名称】
-
胆矾《神农本草经》汉语拼音Danfan异名
【来源】
【药性】
-
性味酸、辛,寒;有毒。归经归肝、胆经。
【功效】
-
涌吐风痰,解毒收湿,祛腐蚀疮。
【临床应用】
-
1.风痰壅塞,喉痹,癫痫,误食毒物
本品味酸而辛,其性上行,具有涌吐作用,能涌吐风痰及毒物。用治喉痹,喉间痰壅闭塞,可与白僵蚕共为末,吹喉,使之痰涎吐而喉痹开,如二圣散(《济生方》);用治风痰癫痫,《谭氏小儿方》单用本品研末,温醋调服;若误食毒物,可单用本品取吐,以排出胃中毒物。
2.风眼赤烂,口疮,牙疳
本品外用有解毒收湿之功,临床以外用治疗口、眼诸窍火热之证为宜。如《明目经验方》用本品煅研,泡汤洗眼,治风眼赤烂;《圣惠方》以之与蟾皮共研末,外敷患处,治口疮;《小儿药证直诀》以本品研末,加麝香少许和匀,外敷,治牙疳。
3.胬肉,疮疡不溃
本品外用有祛腐蚀疮之功。如《圣济总录》用本品煅研外敷,治胬肉疼痛;《直指方》以之研末点疮,治肿毒不溃。
【用法用量】
-
药典用法用量0.3~0.6g,研末服;外用适量,煅后研末敷患处。其他用法用量参考1.内服:温水化服,或入丸、散。
2.外用:以水溶化后外洗。
【注意事项】
-
1.孕妇、体虚者忌服。
2.不宜过量或久服。
【妊娠及哺乳】
-
孕妇忌服。
【毒性】
-
1.本品剧烈有毒,内服过量易引起中毒。胆矾是多亲和性毒物,可作用于全身各系统。对口腔、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,可引起局部黏膜充血、水肿、溃病;对心、肝、肾有直接的毒性作用;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很强的亲和力;还能引起溶血性贫血。
2.中毒原因:一般为治疗农药中毒时内服催吐超量,或误服中毒。
3.中毒表现:多在15分钟内发病,初见恶心流涎、呕吐频繁、腹痛、泄泻、口腔有特殊金属味;伴有出汗、视力不佳、血压下降、大量失水、虚脱、呼吸困难等。1~2天后可出现寒战发热、全身发黄、小便呈酱油样(溶血)、心动过速、心律失常、面色苍白、肝区疼痛、嗜睡等,血液检查可有肝功能损害及不同程度的贫血。严重者中毒后5~7天死于循环衰竭。
4.中毒解救:先用1%黄血盐(铁氰化钾)溶液洗胃,洗至不见红棕色沉淀物为止。洗胃后可服氧化镁、药用炭等,不能服牛奶、豆浆及含脂肪类和酸类食物;可服硫酸镁25~30g导泻,以排出毒物。多饮浓糖茶,输注葡萄糖注射液;如有酸中毒,可适当补充碳酸氢钠溶液。用依地酸钙钠,口服,每天4次,每次1g;肌内注射,每天2次,每次0.25~0.5g;静脉滴注,每天2次,每次0.1~1g(用生理盐水或5%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0.25%~0.5%),每个疗程3~5日,有解毒作用。对慢性中毒也可适当应用。对剧烈呕吐不止,无救治条件时,也可用甘草,贯众各15g煎服。
【鉴别用药】
-
1.胆矾与甜瓜蒂
二者均为苦寒之品,有涌吐痰饮的作用,均可用于风痰壅塞,喉痹,癫痫之证。而胆矾涌吐作用强于甜瓜蒂,可用于涌吐误食毒物,甜瓜蒂则可治疗宿食停留于胃。二者均可外用,胆矾研末撒或调敷,有解毒收湿、蚀疮去腐之功,可用于风眼赤烂和肿毒不破等。甜瓜蒂研末吹鼻可引去湿热,治疗因湿热引起的黄疸和湿家头痛。
2.胆矾与常山
二者均为涌吐药,具有涌吐痰涎的作用,用于痰涎壅盛。然胆矾味酸性寒,有强烈的涌吐痰涎的作用,故用于风热痰涎壅盛,喉痹肿痛及用于风痰所致的癫痫惊狂,尚具有解毒收湿,祛腐蚀疮,又可用于误食毒物,风眼赤烂,口疮牙疳,肿毒不溃,胬肉疼痛等。而常山味苦性寒,辛开苦泄,宣可去壅,善开痰结,以涌吐胸中痰饮为主;还能清热,开痰,截疟,亦多用于疟疾寒热。
3.胆矾与皂矾
皂矾与胆矾易相混淆,前者无毒,内服可治缺铁性贫血;而胆矾有毒,有较强的催吐作用,不仅对消化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,引起黏膜充血、水肿、溃疡,而且对肝、肾、心等脏器有直接的毒性作用,对中枢神经系统亦有很强的亲和力,又可引起溶血性贫血。故需防止皂矾与胆矾相混,以防内服胆矾而中毒。胆矾与铁矿摩擦后呈铜色,可与皂矾鉴别。
【化学成分】
-
主含含水硫酸铜(CuSO4·5H2O)。
【药理作用】
-
本品内服后能刺激胃壁神经,引起反射性呕吐,并能促进胆汁分泌;外用与蛋白质结合,生成不溶性蛋白质化合物而沉淀,故胆矾浓溶液对局部黏膜具有腐蚀作用,可退翳。此外,本品对化脓性球菌、肠道伤寒、副伤寒、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,外用有提高痛阈作用。
【参考文献】
饮片名称
来源
药性
功效
临床应用
用法用量
注意事项
妊娠及哺乳
毒性
鉴别用药
化学成分
药理作用
参考文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