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多果化石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药名: 吉多果化石
  • 类别: 维吾尔药
  • 民族药名: 也胡地 特石
  • 民族药名出处: 《注医典》
  • 药材来源: 为古代生物棘皮动物门、海明亚门、海明纲动物冠状头帕海胆Plegiocidaris Pomel.的大棘突化石。 我国不产,国外主产于约旦的山区。
  • 出处: 《中华本草》民族药卷:维吾尔药
  • 功效: 生干生热,软坚化石,利尿排石。
  • 主治: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结石性疾病,如肾脏结石、膀胱结石、小便不通等。 1.《注医典》:“通利小便等。治小便困难等。” 2.《拜地依药书》:“补发生毛,温中补胃,止痔疮出血等;治眼睫毛和眉毛脱落,胃寒虚弱,痔疮出血等。”

基原信息

  • 来源生物拉丁名: Plegiocidaris Pomel.
  • 药物分类: 矿物药
  • 来源生物形态: /
  •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/
  • 栽培与养殖: /
  • 代用药: 若本品缺货,可用旱芹子、艾布里 开里提代。
  • 采收加工: 全年随见随采挖,除去与其相连的杂石和泥土,洗净。
  • 炮制方法: /
  • 性状鉴别: 本品呈长卵形或椭圆形,长1~5cm,中部直径为0.6~2cm;外表呈灰黄色至发棕色,一端具短果柄,柄长2~5mm,钝圆或微尖,有纵向细棱条突起和众多圆点,有时可见玻璃样光泽。质坚脆,易击碎,碎断面呈黄绿色,平滑,有玻璃样光泽,多为实心,少数有纵向中央圆孔,条痕白色,硬度1~2;用嘴嚼之初呈砂粒感,后砂粒感减少,有土腥气味。
  • 显微鉴别: /
  • 理化鉴别: 理化鉴别(1)本品在紫外光下呈棕红色荧光,其乙醇溶液微显蓝色荧光。 (2)本品粉末加入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,并溶解,其滤液亦呈淡蓝色荧光。

药物运用

  • 性味归经: 一级热、二级干。 《拜地依药书》:“平。”
  • 用法用量: 内服:1~2g。可人散剂、蜜膏、小丸等制剂。
  • 考证: 《注医典》载:“吉多果化石,是一种石头;长卵形或椭圆形,有纵向细棱条突起和众多圆点。”《白色宫殿》:“吉多果化石,产千名为‘也布如提’地区海边的石头,长卵形或椭圆形,碎断面平滑,有玻璃样光泽。”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,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吉多果化石一致。
  • 制剂: 买朱尼 艾书如里 也胡地 蜜膏 吉多果化石50g,西瓜子仁、黄瓜子仁、酸浆各15g,蜂蜜300g。药物研成细粉,过罗,与炼蜜制成蜜膏即可。性湿寒。功能利尿排石,消炎退肿等。主治膀胱结石,肾脏结石等。内服,每日2次,每次成人3g,儿童1g。(《拜地依药书》) 附注:本品靠进口,近年货源短缺,目前多以国产古生代腕足类石燕贝科(Spirferidae)或石燕贝超科(Spiriferaceae),弓石燕科(Cyrtospiriferidae)及其近似动物化石来代用。 石燕(Fossilia Spiriferis)略呈肾形而稍扁,长2~3cm,宽1.5~4cm,厚1~2cm。表面青灰色至土棕色,两面隆起,具纵向贝壳状纹理。其中一面隆起的中央有一觉的凹。陷性纵向沟,前端较细向另端逐渐展开,细端向下略弯曲是喙状,其下有一条横沟通向两侧,在沟两侧末端各有一角状突起。质坚如石,砸开后,断面呈青灰色至棕色,或有部分为白色碎石堆集呈颗粒状。气微,味淡。主要成分亦是碳酸,尚有少量的二化硅及磷,在紫外光下是暗棕色。
  • 选方: 1.治眼睫毛和眉毛脱落 取适量吉多果化石,研成细粉,与适量蝙蝠血,制成敷剂,外敷于患处。 2.治胃寒虚弱,痔疮出血 取适量吉多果化石,研成细粉用汗水冲服。(1、2方出自《拜地依药书》) 3.治尿路结石 取适量吉多果化石,研成细粉,与适量苦巴旦杏仁油同服。 4.治肾脏结石 取适量吉多果化石,研成细粉,用适量芹菜子、洋茴香、刺蒺藜茵陈欧烟堇等制备的蒸露同服。(3、4方出自《药物之园》)
  • 注意事项: 本品对肝脏疾病有害,矫正药为阿拉伯胶、新鲜牛乳、巴旦杏油。

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 主要含碳酸(calcium carbonate)[1]。
  • 药理作用: /
  • 参考文献: 化学成分 [1]刘勇民,等.维吾尔药志(上册).乌鲁木齐:新疆人民出版社,1986.123

其他少数民族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