岩报春
- 基本信息
- 基原信息
- 药物运用
- 现代研究
- 其他藏药推荐
- 其他少数民族药
基本信息
-
中药名:
岩报春
-
类别:
藏药
-
民族药名:
哲合加母
-
民族药名出处:
/
-
药材来源:
为报春花科植物岩报春的干燥全草。
-
出处:
/
-
功效:
愈疮疡。
-
主治:
治肉瘤。
基原信息
-
来源生物拉丁名:
Primula dryadifolia Franch.
-
药物分类:
植物药
-
来源生物形态:
根状茎细长,匍匐,发出多数带叶的短枝,形成垫状密叶。叶常绿,带革质,阔卵形或阔椭圆形以至近圆形,长5~20mm,宽3~13mm,先端圆形或钝,基部截形,有时浅心形或阔楔形,边缘内卷,具小圆齿,下面密被白粉或黄粉;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较叶片长1倍,具宽翅,基部鞘状。花葶高1~10cm,被柔毛和薄粉;花1~5朵主花葶端;苞片卵圆形至椭圆形,长5~12mm,宽3~7mm,先端钝,花梗不明显或长达2mm,果时长达3mm,花萼阔钟形,长约7mm,分裂达中部,裂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,先端圆形或钝;花冠深红色,喉部具环,筒部等长于或稍长于花萼,冠檐直径1.5~2cm,裂片倒心形,顶端2裂,小裂片全缘或具2~3齿,短花柱花;雄蕊位于冠筒上部,接近环状附属物;花柱长仅为冠筒的1/3;长花柱花,雄蕊略低于冠筒中部,花柱长超过冠筒的中部。蒴果球形,与花萼等长。花期7月。
-
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
生于海拔5000~5200m的山顶石砾、高山草甸。分布于西藏、四川西部、云南西北部。缅甸北部亦有。
-
栽培与养殖:
/
-
代用药:
/
-
采收加工:
7~8月采集全草,除净杂质,晾干,备用。
-
炮制方法:
/
-
性状鉴别:
性状鉴别:本品根状茎细长,叶片绿色,多卷缩破碎,完整者展开呈阔卵形至近圆形,先端圆钝,基部近截形,下面密被黄白色粉;叶柄具宽翅,基部鞘状;花葶折断,中空,被有柔毛和薄粉;花皱缩,紫红色,花冠漏斗状,无臭,味苦。
-
显微鉴别:
/
-
理化鉴别:
/
药物运用
-
性味归经:
味甘,性凉。
《藏药配方新编》:味甘,性凉。
《新编藏医学》:味甘,性凉。
《藏医百科全书》:味甘,性凉。
-
用法用量:
常配方用,6~9g。
-
考证:
《晶珠本草》记载:哲合加母愈疮,又名哲合都木,叶厚,油润,绿色,圆形,花白色或红色。《形态比喻》记载:哲合加母生长在石岩上,叶厚,油润,圆形,蓝色,叶面有露状分泌物,花有红、白两种,任何大小疮疡,岩合加母没有治不好的。《蓝琉璃》记载:哲合加母叶厚,油润,绿色,圆形,花红色。
哲合加母藏医临床少用。据《晶珠本草》描述,叶圆花白或红色,与本品特征相近。但其汉译本译作圆叶报春,学名末定。西藏用白粉叶报春Primula Iittledalei Balf.f.et watt;云南用巴塘报春Primula bathangensib Petitm. 。《藏汉大辞典》译作报春花,过于笼统,范围太宽,因报春花属植物中国约有300种,青藏高原约200种,仅“报春花”难定指何种,故应根据具体形态和用药习惯加以区分 。
-
制剂:
/
-
选方:
止伤汤:双花千里光175g,独一味150g,石韦150g,草木樨100g,岩报春150g,迭裂黄堇150g,熊胆5g。以上七味,粉碎成粗粉,混匀,即得。一次服量5g,一日3次。煎服或敷患处。用于一切新旧创伤。
-
注意事项:
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