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矾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药名: 绿矾
  • 类别: 维吾尔药
  • 民族药名: 叶西里 扎克
  • 民族药名出处: 《注医典》
  • 药材来源: 为硫酸盐类矿物水绿矾或化学合成品。
  • 出处: 《中华本草》民族药卷:维吾尔药
  • 功效: 生干生热,燥湿消炎,收敛愈疮,祛腐生肌,祛风止痒,通阻止痛,健龈固齿,止血愈伤。
  • 主治: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各种外科疾病,如各种湿疹,各种漏症,恶疮不愈,皮肤瘙痒,坐骨神经痛,牙龈糜烂,五官疮疡,鼻出血等。 1.《注医典》:“疗眼外疮疡等。” 2.《拜地依药书》:“疗头癣,口腔溃疡,耳道流脓,耳后脓疮等。”

基原信息

  • 来源生物拉丁名: /
  • 药物分类: 矿物药
  • 来源生物形态: 绿矾Melanterite 单斜晶系。晶体呈长柱状或短柱状,不多见。但集合体常呈毛发状、纤维状、钟乳状、雪花状及土块状等。颜色为绿色、淡绿色、淡黄色,亦有暗灰色及黑灰色者。透明至微透明。玻璃光泽。解理平行不完全,断口贝壳状。性脆。硬度2,相对密度1.89。味涩而甜。典型的风化产物,见于黄化带中,为过饱和的硫酸盐溶液气不足的环境下的结晶析出物。或者由黄矿、黄铜矿及磁黄矿分解而成。常呈霜花状,复于黄矿的表面。也见于煤矿层中的黏土矿物质中。
  •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我国主产于山东、湖南、甘肃、新疆、陕西、安徽、浙江、河南等地;国外生产于埃及、塞普鲁斯等地。
  • 栽培与养殖: /
  • 代用药: 若本品缺货,可用其他矾类药物如雄黄胆矾明矾等代。
  • 采收加工: 采挖后,除去杂石泥沙备用,现在多用化学方法制造纯品供药用。使与稀硫酸作用,即可生成硫酸亚铁FeSO4。
  • 炮制方法: /
  • 性状鉴别: 为柱状或粒状集合体,呈不规则块状。蓝绿色;条痕白色。透明至微透明。表面不平坦,粒糙,暴露空气中日久,则变为淡黄色。质硬脆,用指甲可刻划出痕,易砸碎,断面具玻璃样光泽。无臭,味先涩后甜。 以色绿、质脆、无杂者为佳。
  • 显微鉴别: 显微鉴别 ①取本品碎屑少许,水合氯醛装置,于显微镜下观察:无色透明,可见到贝壳状断口。②透射偏光镜下:无色或微带绿色。折光率:Ng=1.486,Nm=1.478,Np=1.471,低负突起。干涉色为绿-黄色。斜消光,Ng ^C=43°。正延长符号。二轴晶。正光性。
  • 理化鉴别: 理化鉴别 (1)取本品约2g,置闭口试管中,灼烧,管壁有水生成。 (2)取本品约0.5g,加水约5ml,使溶解,滤过,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:①取滤液1ml,滴加氰化试液,即生成深蓝色沉淀;分离,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,但加氢化销试液,即分解成棕色沉淀。②取滤液1ml,滴加氯化钡试液,即生成白色沉淀;分离,沉淀在盐酸硝酸中均不溶解。

药物运用

  • 性味归经: 三级干热,有毒。 1.《注医典》:“二级干热。” 2.《药物之秘》:“四级干热。”
  • 用法用量: 外用:适量。内服:大毒后0.06~0.3g。可人伤粉、软膏、吹粉、敷剂、灌肠液、盐酸液、小丸等制剂。
  • 考证: 《注医典》载:“绿矾,是白矾、红矾、黄矾(雄黄)和绿矾等矾类矿物的一种;它比雄黄凝固较快,密度较高;埃及绿矾药力比塞普鲁斯药力强。”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,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绿矾一致。
  • 制剂: 努福合 如阿比 吹粉 绿矾1/2量,水仙花、焦贝壳各等量。药物研成细粉,过罗制成吹粉即可。功能止血消炎等。主治鼻出血等。外用,每日2~3次,每次根据病情取适量吹于鼻孔。(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·维吾尔医学》方剂部分》)
  • 选方: /
  • 注意事项: 对肺脏有害,可引起咳嗽,甚至导致肺结核,矫正药为牛乳酥油和方糖等。

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 天然绿矾主要含硫酸亚铁(FeSO4·7 H2O),因产地不同,常含或多或少的铜、铝、等夹杂物[1]。
  • 药理作用: 硫酸亚铁有治疗缺性贫血的作用[1]。
  • 参考文献: 化学成分 [1]江苏新医学院.中药大辞典(下册)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77.2273 药理 [1]宋立人,等.现代中药学大辞典(下册)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1.2069

其他少数民族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