罂粟子
基本信息
基原信息
药物运用
现代研究
其他维吾尔药推荐
其他少数民族药
基本信息
中药名:
罂粟子
类别:
维吾尔药
民族药名:
扩克那尔欧如合
民族药名出处:
《拜地依药书》
药材来源:
为罂粟科植物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.的种子。
出处:
《中华本草》民族药卷:维吾尔药
功效:
生湿生寒,麻醉,催眠,镇痛,补脑,润肺,止咳 ,止血 ,补肝,补肾,止泻,固精。
主治:
主治干热性或胆液质性疾病,如顽固性失眠 ,干性偏头痛 、脑虚、肺燥、咳嗽 、吐血,寒性肝虚、肾虚,腹泻 ,精液不固,早泄滑精。
1.《拜地依药书》:“清热止咳 ,消除乃孜来毒液,凉血止血 ,填补精液,安神睡眠等。治干热咳嗽 ,乃孜来感冒 ,呼吸道出血,精液不足,心烦失眠 等。”
2.《药物之园》:“润肺润咽,清热退烧,生湿肥体,补肝生血等。治肺燥咳嗽 ,消耗性伤寒,身瘦体弱,肝虚血少等。”
基原信息
来源生物拉丁名:
Papaver somniferum L.
药物分类:
植物药
来源生物形态:
参见“罂粟壳 ”条。附: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. 一年生草本,高50~150cm,全株光滑,有白色乳汁。茎直立,少分枝,被白色粉霜。叶互生,无托叶;茎下部的叶有短柄,上部叶无柄,抱于茎上;叶片长卵圆形至长圆形,长5~30cm,宽3~20cm,先端急尖,基部圆形或近心脏形,边缘多缺刻状浅裂,有钝锯齿,两面均被白粉成灰绿色。花项生,单一,白色、粉红色、红色或紫红色,具长梗;花蕾常下垂;萼片2枚,长椭圆形,粉绿色,早落;花瓣4枚,有时重瓣,圆形或广卵形,约7cm,宽约8cm;雄蕊多数,生于子房周围,花丝纤细,花药黄色,长约4mm,线形;雌蕊1枚,子房长方卵圆形,1室,侧膜胎座上着生众多胚珠,无花柱,柱头7~15枚,放射状排列成盘状。蒴果卵状或长椭圆形,长4~7cm,直径3~6cm,未成熟时绿色,被白粉霜,熟时呈黄褐色或淡褐色,孔裂。种子极多,细小,肾形,直径0.5~1mm,表面网纹明显,灰褐色。花期4~6月,果期7~8月。
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
喜生于肥沃土壤。我国仅限于指定地方做药用栽培,并严加管理;国外多数国家有栽培。
栽培与养殖:
/
代用药:
若本品缺货,可用甜巴旦杏仁 油、莴苣 子代。
采收加工:
夏季蒴果成熟时,采收果实,破开,取出种子晒干备用。本品极易生虫,故加防虫蛀。
炮制方法:
/
性状鉴别:
本品为小肾形,长0.6~1mm,灰白色至浅棕色,表面粗糙,微具光泽;在扩大镜下观察,可见密布细网纹;顶端浑圆,凸起,基部凹入,中心偏于较大的一方有棕色圆形或椭圆形种脐,并伸延至较小一万成棕色线状种脊。断面浅黄,富油性,味淡。
显微鉴别:
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:呈棕黄色。种皮表皮细胞类圆形,浅黄色,内布有细网纹,表皮分为数10块,每小块细胞呈类方形或多角形,直径50~120μm;薄壁细胞多为五边形,无色;油滴众多,浅黄色;导管螺纹或梯纹,直径6~12μm;石细胞椭圆形或规则,壁厚,孔为明显;草酸钙方晶散在,为不规则多面体,直径20~40μm;还可见纤维、淀粉粒等。
理化鉴别:
/
药物运用
性味归经:
湿寒。
1.《拜地依药书》:“二级湿寒或三级湿寒。”
2.《药物之园》:“二级寒、一级湿。”
用法用量:
内服:l~2g。外用:适量。可入片剂、蜜膏、小丸、舔剂、解毒丸、仁子膏等制剂。
考证:
参见“罂粟壳”条。附:《拜地依药书》载:“罂粟的果壳,原植物罂粟分为家生和野生两种,家生者花和种子为白色,故称白罂粟,野生者花粉红色、红色、紫红、蓝色或黑色,种子黑色,故称之为黑罂粟;根据水土气候,全株高2~5尺,叶长卵圆形,边缘具钝锯齿,叶及果壳具绒毛。”《药物之园》载:“一年生植物,高2~5尺,全株光滑,表面被白粉,叶长卵圆形,边缘具钝锯齿,两面灰绿色,花白色、粉红色、红色或紫红色,蒴果卵状或球形,种子多数,较小,白色或黑色。果实未成熟,颜色为灰色、绿色、稍现黄色或黑色。”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植物特征和实物对照,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罂粟壳一致。
制剂:
库日斯海西哈西片 白罂粟子 、黑罂粟子 各9g,天竺黄 15g,阿拉伯胶 、玫瑰花 各12g,西黄芪 胶、甘草 膏各6g。药物研成细粉,过罗,用适量罂粟壳 煎液制成0.5g的片剂即可。功能安神止痛,止咳 化痰等。主治感冒 头痛 ,咳嗽 胸痛,顽痰不化等。内服,每日3次,每次6g,用开水送服。(《拜地依药书》)
选方:
1.治干热咳嗽 ,乃孜来感冒 ,呼吸道出血,精液不足,心烦失眠 取适量罂粟子 ,研成细粉,与适量蜂蜜 同食。(《拜地依药书》)
2.治肺燥咳嗽 ,消耗性伤寒 取适量罂粟子 ,研成细粉,与适量砂糖同食。
3.治身瘦体弱,肝虚血少 取适量罂粟子 ,研成细粉,与适量巴旦杏仁 同食。(2、3方出自《药物之园》)
注意事项:
长期使用可引起性欲降低。矫正药为蜂蜜 、巴旦杏仁 。
现代研究
化学成分:
种子含少量罂粟碱 (PaPaverine),吗啡 (mor-phine)及痕量那可汀(narcotine);发芽的种子含相当多的那可汀。另据报道还含有可待因 (codeine)及蒂巴因(thebaine);种子尚含11-氧 代三十烷酸(11-oxotriacontanolc acid)[1]。
药理作用:
参见“罂粟壳 ”条。附:罂粟壳 药理作用为其所含的多种生物碱作用的综合。一般剂量下,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对于疼痛的感受性;可松弛胃肠平滑肌,使肠蠕动减少而止泻[1]。所含的吗啡 、可待因 等可镇痛、催眠。吗啡 有较强的呼吸抑制和止咳 作用,主要是其对呼吸中枢和咳嗽 中枢的抑制作用。吗啡 、罂粟碱 等可舒张血管,特别是罂粟碱 能松弛各种平滑肌,尤其是大动脉平滑肌。因此对心血管系统 有一定影响[2]。
罂粟壳 中含有的罂粟碱 入血后也可扩张小动静脉和毛血管,使血脑屏障开放[3]。罂粟碱 对正常犬和脑血管痉挛犬的基底动脉均有扩张作用[4]。罂粟碱 可使阴茎持续勃起[5]。阴茎海绵体静注罂粟碱 ,可见氧 压升高、PH降低等现象[6]。临床可用罂粟碱 和酚妥拉明 等合用排除血管性阳痿[7]。罂粟碱 可改善兔模拟唇裂伤口愈合,减少瘢痕形成[8]。对制备皮瓣后的大鼠注射罂粟碱 ,可增强随意型皮瓣活力[9]。豚鼠椎基底动脉部分阻断致耳蜗缺血时,罂粟碱 可改善耳蜗血流量[10]。罂粟碱 对豚鼠血管感音性聋亦有治疗作用,可改善耳蜗微循环[11]。
罂粟壳 用量大时可引起中枢性呕吐、缩瞳等中毒症状,长期服用亦可引起慢性中毒即成瘾性[1]。临床亦有罂粟碱 致难治性低血压、心跳骤停1例[12]。儿童、婴幼儿服用罂粟壳 更易致中毒反应,剂量过大会因呼吸中枢受抑制而致呼吸衰竭 ,甚至死亡[13,14]。连续服用罂粟壳 2星期以上,就可能产生身体依赖性而成瘾[13]。
参考文献:
化学成分
[1]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.维吾尔药材标准(上册).乌鲁木齐: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(K),1993.39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