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贝母

说明书

【饮片名称】

贝母《神农本草经》

汉语拼音
Chuanbeimu

拉丁名
FRITILLARIAE CIRRHOSAE BULBUS

异名
蝱《诗经》;
黄蝱《管子》;
莔《尔雅》;
贝母《神农本草经》;
勤母、药实《名医别录》。

【药材图片】

【来源】

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 Fritillaria cirrhosa D.Don、暗紫贝母 Fritillaria unibracteata Hsiao et K.C.Hsia、甘肃贝母 Fritillaria przewalskii Maxim.、梭砂贝母 Fritillaria delavayi Franch.、太白贝母 Fritillaria taipaiensis P.Y.Li或瓦布贝母 Fritillaria unibracteata Hsiao et K.C.Hsia var.wabuensis(S.Y.Tang et S.C.Yue)Z.D.Liu,S.Wang et S.C.Chen 的干燥鳞茎。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“松贝”、“青贝”、“炉贝”和“栽培品”。主产于四川、青海、甘肃、云南、西藏。夏、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,除去须根、粗皮及泥沙,晒干或低温干燥。本品气微,味微苦。以整齐,色白,粉性足者为佳。生用。

【药性】

性味
苦、甘,微寒。

归经
归肺、心经。

【功效】

清热润肺,化痰止咳,散结消痈。

【临床应用】

1.肺热燥咳,干咳少痰,阴虚劳嗽,痰中带血
本品味苦性微寒,能清肺化痰,又味甘质润而润肺止咳,尤宜于内伤久咳,燥痰、热痰之证。治阴虚劳嗽,久咳有痰者,常配沙参麦冬等以养阴润肺,化痰止咳;治肺热、肺燥咳嗽,常配知母以清肺润燥,化痰止咳,如二母散(《急救仙方》)。
2.瘰疬,疮毒,乳痈,肺痈
本品苦微寒,能清热化痰,散结消痈之功。治痰火郁结之瘰疬,常配玄参牡蛎等药,如消瘰丸(《医学心悟》);治热毒壅结之疮疡,乳痈,常配蒲公英天花粉连翘等以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;治肺痈咯吐脓血,胸闷咳嗽,可与桔梗紫菀等同用,共奏清肺化痰消痈之功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药典用法用量
3~10g;研粉冲服,一次1~2g。

其他用法用量参考
1.内服:入丸、散。
2.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

【注意事项】

1.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。
2.脾胃虚寒及寒痰、湿痰者慎服。

【鉴别用药】

贝母和浙贝母古本草本皆指贝母,《本草纲目拾遗》方加以区别,川贝母偏于甘寒,以润肺化痰为主,宜治肺阴虚久咳痰少者。浙贝母苦寒,偏于清肺化痰,开郁散结,宜治外感风热所致的痰黄咳嗽,或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痈肿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主要含生物碱类成分:川贝碱,西贝母碱,青贝碱,松贝碱,松贝甲素,贝母辛,贝母素乙,松贝乙素,梭砂贝母碱,梭砂贝母酮碱,川贝酮碱,梭砂贝母芬碱,梭砂贝母芬酮碱,岷山碱甲,岷山碱乙等。《中国药典》规定本品含总生物碱以西贝母碱(C27H43NO3)计,不得少于0.050%。

【药理作用】

贝母所含生物碱、总皂苷部分具有明显的祛痰作用,总生物碱及非生物碱部分均有镇咳作用,川贝母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松弛作用。有降压、解痉、止泻作用,贝母碱能增加子宫张力,扩大瞳孔。大量川贝碱能麻痹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,抑制呼吸运动。西贝素有抗乙酰胆碱活性,醇提取物能提高实验动物耐受常压缺的能力,从而降低组织对的需要。此外,尚有一定的镇痛、催眠作用。

【附药】

贝母


贝母

【参考文献】

1.国家药典委员会.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.2020年版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20.38-39
2.钟赣生.中药学.第十版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6.307-308
3.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《中华本草》编委会.中华本草(下册):精选本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8.2034-2042
4.张廷模,彭成.中华临床中药学.2版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5.884-886
  • 饮片名称

  • 药材图片

  • 来源

  • 药性

  • 功效

  • 临床应用

  • 用法用量

  • 注意事项

  • 鉴别用药

  • 化学成分

  • 药理作用

  • 附药

  • 参考文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