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茹

说明书

【饮片名称】

竹茹《本草经集注》

汉语拼音
Zhuru

拉丁名
BAMBUSAE CAULIS IN TAENIAS

异名
竹皮《匮要略》;
淡竹皮茹《名医别录》;
竹茹《药性论》;
竹茹《食疗本草》;
麻巴《草木便方》;
竹二青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;
竹子青(南药《中草药学》)。

【药材图片】

【来源】

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竿竹 Bambusa tuldoides Munro、大头典竹 Sinocalamus beecheyanus (Munro) McClure var. pubescens P. F. Li., 或淡竹 Phyllostachy nigra (Lodd.) Munro var. henonis (Mitf) Stapf ex Rendle 的茎竿的干燥中间层。主产于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四川。全年均可采制,取新鲜茎,除去外皮,将略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,或削成薄片,捆扎成束,阴干。前者称“散竹茹”,后者称“齐竹茹”。本品气微,味淡。以色绿,丝细均匀,质柔软,有弹性者为佳。生用或姜汁炙用。

【药性】

性味
甘,微寒。

归经
归肺、胃、心、胆经。

【功效】

清热化痰,除烦,止呕。

【临床应用】

1.痰热咳嗽,胆火夹痰,惊悸不宁,心烦失眠
竹茹甘微寒,善于清化热痰。治肺热咳嗽,痰黄质稠者,常与黄芩桑白皮等同用,以增强清热化痰功效;治痰火内扰而致胸闷痰多,心烦不寐,或惊悸不宁者,常配枳实半夏茯苓等,如温胆汤(《千方》)。
2.中风痰迷,舌强不语
本品善于清热化痰,治疗中风痰迷,舌强不语,可与生姜汁、胆南星牛黄等药配伍。
3.胃热呕吐,妊娠恶阻,胎动不安
本品能清胃热降逆止呕,为治胃热呕逆之要药。治疗胃热呕逆,常配伍黄连黄芩生姜等药,如竹茹饮(《延年秘录》);若配人参陈皮生姜等,可治胃虚有热之呕吐,如橘皮竹茹汤(《匮要略》);妊娠期内,饮邪上逆而致呕吐不食者,可与茯苓陈皮生姜等合用;治怀胎蕴热,恶阻呕逆,胎动不安,可与黄芩苎麻根枇杷叶等同用。
4.此外,本品甘寒入血,尚能清热凉血而止血,可治血热吐血、衄血、尿血及崩漏等属血热妄行者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单用本品治小便出血;亦可配小蓟、生地黄等同用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药典用法用量
5~10g。

其他用法用量参考
1.内服:入丸、散。
2.外用:适量,熬膏贴。

【注意事项】

寒痰咳喘、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。

【鉴别用药】

1.生竹茹与姜竹茹
二者为竹茹的不同炮制品种。生竹茹具有清热化痰、除烦的功能,多用于痰热咳嗽,胆火挟痰,惊悸不宁,心烦失眠,中风痰迷,舌强不语等。姜竹茹增加降逆止呕的功效,多用于呕哕、呃逆。
2.竹茹芦根
二者均甘寒而善清胃止呕、除烦,主治胃热呕吐。但竹茹属清化热痰药,尤善治肺热咳嗽,咯痰黄稠。芦根为清热泻火药,又能生津止渴、利尿,可用于热病伤津口渴、热淋涩痛、小便短赤。
3.竹茹半夏
二者均有化痰止呕作用,治痰证及呕吐等。然竹茹甘、微寒,功专清热化痰,除烦止呕,用于痰热咳嗽、心烦不眠、胃热呕吐证。半夏为辛温之品,长于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,兼能消痞散结,用于寒痰、湿痰、胃寒呕吐及痈疽肿痛、瘰疬痰核等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主要含2,5-二甲基-对苯醌,对羟基苯甲醛丁香醛,松柏醛,2,5-二甲基-对-羟基苯甲醛,苯二甲酸2'-羟乙基甲基酯等。

【药理作用】

本品对白色葡萄球菌、枯草杆菌、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。

【参考文献】

1.国家药典委员会.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.2020年版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20.145
2.钟赣生.中药学.第十版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6.311
3.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《中华本草》编委会.中华本草(下册):精选本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8.2163-2167
4.国家药典委员会.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:中药饮片卷.2015年版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7.936-937
  • 饮片名称

  • 药材图片

  • 来源

  • 药性

  • 功效

  • 临床应用

  • 用法用量

  • 注意事项

  • 鉴别用药

  • 化学成分

  • 药理作用

  • 参考文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