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贝母

说明书

【饮片名称】

贝母《轩岐救正论》

汉语拼音
Zhebeimu

拉丁名
FRITILLARIAE THUNBERGII BULBUS

异名
贝母《本草正》;
浙贝《外科全生集》;
象贝《经验广集》;
贝母《百草镜》;
贝母《疡医大全》;
元宝贝、珠贝《中药材品种论述》。

【药材图片】

【来源】

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 Fritillaria thunbergii Miq. 的干燥鳞茎。主产于浙江。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,洗净。大小分开,大者除去芯芽,习称“大贝”;小者不去芯芽,习称“珠贝”。分别撞擦,除去外皮,拌以煅过的贝壳粉,吸去擦出的浆汁,干燥;或取鳞茎,大小分开,洗净,除去芯芽,趁鲜切成厚片,洗净,干燥,习称“浙贝片”。本品气微,味微苦。以切面白色,粉性足者为佳。生用。

【药性】

性味
苦,寒。

归经
归肺、心经。

【功效】

清热化痰止咳,解毒散结消痈。

【临床应用】

1.风热咳嗽,痰火咳嗽
本品功似川贝母,苦寒之性较甚而偏苦泄,长于清化热痰,降泄肺气。多用治风热咳嗽及痰热郁肺之咳嗽,前者常与桑叶牛蒡子等同用,后者多配瓜蒌知母等。
2.瘰疬,瘿瘤,疮毒,肺痈,乳痈
本品苦泄清解热毒,化痰散结消痈,治痰火郁结之瘰疬结核,可配玄参牡蛎等,如消瘰丸(《医学心悟》);治瘿瘤,配海藻昆布;治肺痈咳吐脓血,常配鱼腥草金荞麦桃仁等;治疮毒,乳痈,多配连翘蒲公英等,内服外用均可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药典用法用量
5~10g。

其他用法用量参考
1.内服:入丸、散。
2.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

【注意事项】

1.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。
2.寒痰、湿痰及脾胃虚寒者慎服。

【鉴别用药】

1.浙贝母与川贝母
二者功用基本相同,均能清热化痰,散结消肿。然浙贝母苦寒,长于清肺化痰,宜治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痰黄。川贝母性味甘微寒,长于润肺止咳,宜治肺热燥咳、虚劳咳嗽。至于清热散结之功,虽然二者均有,但以浙贝母为胜。
2.浙贝母与平贝母、伊贝母、湖北贝母、土贝母
贝母、伊贝母在部分地区亦作川贝母用于清热润肺,化痰止咳,但无散结消痈之功。湖北贝母的药性功用与浙贝母相似。土贝母的解毒散结消肿之功类似于浙贝母,但无清热化痰止咳功效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主要含生物碱类成分:贝母素甲(浙贝甲素)、贝母素乙(浙贝乙素)、浙贝母酮,贝母辛,异浙贝母碱,浙贝母碱苷,浙贝母丙素等。《中国药典》规定本品含贝母素甲(C27H45NO3)和贝母素乙(C27H43NO3)的总量不得少于0.080%。

【药理作用】

贝母祛痰效力略强于川贝母;所含生物碱有明显的镇咳作用;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,表现一定的平喘作用。贝母甲、乙素能镇痛、镇静,并有扩瞳效应。浙贝母生物碱能兴奋子宫,对离体动物心脏有抑制作用,并有降压作用。去氢浙贝母碱能抑制唾液分泌,对肠道有松弛作用。

【附药】

湖北贝母


贝母

【参考文献】

1.国家药典委员会.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.2020年版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20.304-305
2.钟赣生.中药学.第十版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6.308-309
3.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《中华本草》编委会.中华本草(下册):精选本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8.2042-2046
4.张廷模,彭成.中华临床中药学.2版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5.886-887
5.国家药典委员会.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:中药饮片卷.2015年版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7.930-933
  • 饮片名称

  • 药材图片

  • 来源

  • 药性

  • 功效

  • 临床应用

  • 用法用量

  • 注意事项

  • 鉴别用药

  • 化学成分

  • 药理作用

  • 附药

  • 参考文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