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薷

说明书

【饮片名称】

香薷《名医别录》

汉语拼音
Xiangru

拉丁名
MOSLAE HERBA

异名
香菜《千药方》;
香葇《食疗本草》;
石香葇《四声本草》;
香薷《本草图经》;
香薷草、细叶香薷(湖南);
小叶香薷、香草、满山香、青香薷(江西);
香薷草、土香薷、土香草、石艾、七星剑(广西)。

【药材图片】

【来源】

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 Mosla chinensis Maxim. 或江香薷 Mosla chinensis Jiangxiangru 的干燥地上部分。前者习称“青香薷”,后者习称“江香薷”。青香薷主产于广东、广西、福建;江香薷主产于江西。夏季茎叶茂盛、花盛开时择晴天采割,除去杂质,阴干。切段。本品气清香而浓,味微辛而凉。以穗多、质嫩、叶青绿色、香气浓者为佳。生用。

【药性】

性味
辛,微温。

归经
归肺、胃经。

【功效】

发汗解表,化湿和中,利水消肿。

【临床应用】

1.外感风寒,内伤暑湿,恶寒发热,头痛无汗,腹痛吐泻
本品辛温发散,入肺经能发汗解表而散寒;其气芳香,入于脾胃又能化湿和中而祛暑,多用于暑天感受风寒而兼脾胃湿困,症见恶寒发热,头痛身重,无汗,脘满纳差,腹痛吐泻,苔腻者,可收外解风寒、内化湿浊之功。因该证多见于暑天贪凉饮冷之人,故前人称“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”,常配伍厚朴、扁豆,如香薷散(《和剂局方》)。
2.水肿,小便不利,脚气浮肿
本品辛散温通,外能发汗以散肌表之水湿,又能宣肺气启上源,通畅水道,以利尿退肿,多用于水肿而有表证者。治疗水肿、小便不利以及脚气浮肿者,可单用或与健脾利水的白术茯苓等药同用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药典用法用量
3~10g。

其他用法用量参考
1.内服:煎汤,6~12g;或入丸、散,或煎汤含漱。用于发表,量不宜过大,且不宜久煎;用于利水消肿,量宜稍大,且须浓煎。
2.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【注意事项】

1.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,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。
2.内服宜凉饮,热饮易至呕吐。

【鉴别用药】

香薷麻黄
二者皆味辛性温,均能发汗解表,利水消肿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,恶寒、发热、头痛、无汗以及水肿兼表证者。不同之处在于,香薷虽发汗、散寒之力不如麻黄,但善于化湿和中而祛暑,多用于风寒感冒而兼脾胃湿困者。麻黄则善于宣肺气、开腠理、透毛窍而发汗解表,其发汗之力较强、散寒之力较大,但无和中化湿之功,主要用于外感风寒、恶寒无汗的表实证;同时,麻黄又能宣肺而平喘、利水消肿,又常用于肺气壅遏的咳嗽气喘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主要含挥发油:麝香草酚,香荆芥酚,百里香酚,聚伞花素,乙酸百里酯,乙醇香荆酯等;黄酮类成分:5-羟基-6,7-二甲黄酮,5-羟基-7,8-二甲黄酮,洋芹素等。《中国药典》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.60%(mL/g),含麝香草酚(C10H14O)与香荆芥酚(C10H14O)的总量不得少于0.16%。

【药理作用】

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,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肠蠕动。挥发油对黄色葡萄球菌、伤寒杆菌、脑膜炎双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。海州香薷的水煎剂有抗病毒作用。此外,香薷酊剂能刺激肾血管而使肾小球充血,滤过性增大而有利尿作用。

【参考文献】

1.国家药典委员会.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.2020年版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20.271
2.钟赣生.中药学.第十版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6.58-59
3.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《中华本草》编委会.中华本草(下册):精选本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8.1620-1625
4.张廷模,彭成.中华临床中药学.2版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5.155-157
5.国家药典委员会.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:中药饮片卷.2015年版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7.90-92
  • 饮片名称

  • 药材图片

  • 来源

  • 药性

  • 功效

  • 临床应用

  • 用法用量

  • 注意事项

  • 鉴别用药

  • 化学成分

  • 药理作用

  • 参考文献

相关分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