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枝

说明书

【饮片名称】

桂枝《名医别录》

汉语拼音
Guizhi

拉丁名
CINNAMOMI RAMULUS

异名
柳桂《本草别说》

【药材图片】

【来源】

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 Cinnamomum cassia Presl 的干燥嫩枝。主产于广东、广西。春、夏二季采收,除去叶,晒干或切片晒干。本品有特异香气,味甜、微辛,皮部味较浓。以质嫩、色红棕、香气浓者为佳。生用。

【药性】

性味
辛、甘,温。

归经
归心、肺、膀胱经。

【功效】

发汗解肌,温通经脉,助阳化气,平冲降气

【临床应用】

1.风寒感冒
本品辛甘温煦,甘温通阳扶卫,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,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,畅营血于肌表,故有助卫实表,发汗解肌,外散风寒之功。对于外感风寒,不论表实无汗、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,均宜使用。如治疗外感风寒、表实无汗者,常与麻黄同用,以开宣肺气,发散风寒,如麻黄汤(《伤寒论》);若外感风寒、表虚有汗者,当与白芍同用,以调和营卫,发汗解肌,如桂枝汤(《伤寒论》);若素体阳虚、外感风寒者,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,以发散风寒,温助阳气。
2.脘腹冷痛、经闭痛经、关节痹痛等寒凝血滞诸痛证
本品辛散温通,具有温通经脉,散寒止痛之效,故可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。如胸阳不振,心脉瘀阻,胸痹心痛者,桂枝能温通心阳,常与枳实薤白等同用,如枳实薤白桂枝汤(《匮要略》);若中焦虚寒,脘腹冷痛,桂枝能温中散寒止痛,每与白芍饴糖等同用,如小建中汤(《匮要略》);若妇女寒凝血滞,月经不调,经闭痛经,产后腹痛,桂枝既能温散血中之寒凝,又可宣导活血药物,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,多与当归吴茱萸等同用,如温经汤(《匮要略》);若风寒湿痹,关节疼痛,可与附子同用,以祛风散寒、通痹止痛,如桂枝附子汤(《伤寒论》)。
3.痰饮,水肿
本品甘温,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,又可温肾阳、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,而行水湿痰饮之邪,为治疗痰饮病、水肿的常用药。如脾阳不运,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病眩晕、心悸、咳嗽者,常与茯苓白术同用,如苓桂术甘汤(《匮要略》);若膀胱气化不行,水肿、小便不利之蓄水证,每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,如五苓散(《伤寒论》)。
4.心悸,奔豚
本品辛甘性温,能助心阳,通血脉,止悸动。如心阳不振,不能宣通血脉,而见心悸动、脉结代者,每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,如炙甘草汤(《伤寒论》)。若阴寒内盛,引动下焦冲气,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,常重用本品以助阳化气、平冲降逆,如桂枝加桂汤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药典用法用量
3~10g。

其他用法用量参考
1.内服:煎汤,1.5~6g,大剂量,可用至15~30g;或入丸、散。
2.外用:适量。

【注意事项】

1.桂枝辛温助热,易伤阴动血,凡外感热病、阴虚火旺、血热妄行等证,均当忌用。
2.桂枝辛温助热,温通经脉,故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。
3.本品用量过大易致头晕目胀、眼干涩、咳嗽、口渴、尿少及尿道灼热等不良反应,故不可服用过量。

【妊娠及哺乳】

孕妇慎用。

【鉴别用药】

桂枝麻黄
二者均辛温,归肺、膀胱经,皆能发汗解表,同可用治外感风寒,恶寒、发热、头身疼痛、无汗、脉浮而紧等,常相须为用。但桂枝又归心经,辛甘温煦,善于温通卫阳而发汗解肌,其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,故外感风寒,无论是无汗的表实证、有汗的表虚证,以及阳虚受寒者,桂枝均宜使用。同时,桂枝又可温通经脉,助阳化气,平冲降气。也常用治胸阳不振、心脉瘀阻、胸痹心痛,中焦虚寒、脘腹冷痛、喜温喜按,妇女寒凝血滞、月经不调、经闭痛经、产后腹痛,风寒湿痹,肩臂疼痛等寒凝血滞诸痛证;脾阳不运,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病眩晕、心悸、咳嗽,膀胱气化不行,水肿、小便不利;心阳不振,不能宣通血脉所致心动悸、脉结代;阴寒内盛,引动下焦冲气,上凌心胸所致奔豚。而麻黄辛散苦泄温通,善于宣肺气、开腠理、透毛窍而发汗解表,发汗力强,为发汗解表第一要药,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,无汗的表实证。同时,麻黄又善于宣肺平喘、利水消肿,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,常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嗽气喘以及风水水肿(水肿兼有表证者)。此外,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,也可用治风寒痹证、阴疽、痰核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主要含挥发油:桂皮醛,莰烯,苯甲醛,β-榄香烯,β-荜澄茄烯等。还含酚类、有机酸、多糖、苷类、香豆精及鞣质等。《中国药典》规定本品含桂皮醛(C9H8O)不得少于1.0%。

【药理作用】

本品所含桂皮油能扩张血管,改善血液循环,促使血液流向体表,从而有利于发汗和散热。桂枝煎剂、桂皮醛有解热、降温作用。桂枝醇提取物对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、肺炎球菌、炭疽杆菌、霍乱弧菌、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。桂皮油桂皮醛对结核杆菌、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。桂皮醛能促进胃肠平滑肌蠕动、增强消化机能,并有利胆作用。此外,桂枝有镇痛、抗炎、抗过敏、增加冠脉血流量、改善心功能、镇静、抗惊厥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
【参考文献】

1.国家药典委员会.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.2020年版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20.288-289
2.钟赣生.中药学.第十版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6.55-56
3.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《中华本草》编委会.中华本草(上册):精选本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8.463-468
4.张廷模,彭成.中华临床中药学.2版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5.140-146
5.国家药典委员会.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:中药饮片卷.2015年版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7.78-83
  • 饮片名称

  • 药材图片

  • 来源

  • 药性

  • 功效

  • 临床应用

  • 用法用量

  • 注意事项

  • 妊娠及哺乳

  • 鉴别用药

  • 化学成分

  • 药理作用

  • 参考文献

相关分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