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味子

  • 音译名: 达折合
  • 分类: 藏药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药名: 五味子
  • 类别: 藏药
  • 民族药名: 达折合
  • 民族药名出处: /
  • 药材来源: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  • 出处: /
  • 功效: 止泻痢,止呕吐,养肺,开胃。
  • 主治: /

基原信息

  • 来源生物拉丁名: 1.Schisandra chinensis(Turcz.) Baill.; 2.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. et Wils.
  • 药物分类: 植物药
  • 来源生物形态: 1.五味子:落叶木质藤本,长达8m,全株近无毛;小枝灰褐色,稍有棱。叶互生,纸质或近膜质,宽椭圆形、倒卵形或卵形,长5~10cm,宽2~5cm,顶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疏生有腺的细齿,上面有光泽,无毛,下面脉上嫩时有短柔毛,叶柄长1.5~4.5cm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单生或簇生于叶腋;花梗细长而柔弱;花被片6~9,乳白色或粉红色,芳香;雄花有5个雄蕊;雌蕊群椭圆形,心皮17~40,覆瓦状排列在花托上。在花后花托逐渐伸长。果熟时成穗状聚合果;浆果,肉质,球形,深红色。 2.华中五味子:似上种,不同点为枝圆柱形;花被片橙黄色,雌蕊10~15,雄蕊近球形,心皮30~50。
  •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1.五味子:生于山林中。 2.华中五味子:生于较湿润的阔叶林或灌丛中。1.五味子:分布于四川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及东北、华北地区。 2.华中五味子:分布于甘肃、陕两、山西及西南、华南地区。
  • 栽培与养殖: /
  • 代用药: /
  • 采收加工: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集,拣去果枝及杂质,晒干备用。
  • 炮制方法: /
  • 性状鉴别: 性状鉴别:1.五味子: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,直径5~8mm。表面红色、紫红色或暗红色,皱缩,显油润,果肉柔软,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“白霜”。种子1~2,肾形,表面棕黄色,有光泽,种皮薄而脆。果肉气微,味酸;种子破碎后,有香气,味辛、微苦。 2.华中五味子:粒较小。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,干瘪,皱缩,果肉常紧贴种子上。
  • 显微鉴别: 显微鉴别:五味子横切面:外果皮为一列方形或长方形表皮细胞,壁稍厚,外被角质层,散有油细胞;中果皮薄壁细胞十余列,含淀粉粒,散有小型外韧型维管束;内果皮为一列小方形薄壁细胞。种皮最外层为一列径向延长的石细胞,壁厚,纹孔及孔沟细密;其下为三数列类圆形、三角形或多角形石细胞,纹孔较大;石细胞层下为数列薄壁细胞,种脊部位有维管束;油细胞一列,长方形,含棕黄色挥发油;再下为3~5列小型细胞;种皮内表皮为一列小细胞,壁稍厚,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。 粉末鉴别:暗紫色。种皮表皮石细胞成片,淡黄棕色,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形,直径18~32μm,长至48μm,壁厚,6~10μm,纹孔圆点状或不明显,孔沟极细密,胞腔明显,内含深棕色物。种皮内层石细胞形体较大,常紧附于种皮表皮石细胞层,或单个散离,多破碎。呈多角形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,直径32~83μm,长77~130μm,壁稍厚,纹孔密而较大。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,垂周壁略呈念珠状增厚,表面有角质线纹;表皮中散有油细胞。中果皮细胞皱缩,含暗棕色物,并含淀粉粒。内胚乳细胞类多角形,壁稍厚,含脂肪油滴。纤维少见,直径12~20μm。可见环纹、螺纹导管。
  • 理化鉴别: 理化鉴别:取本品粗粉约1g,加水10ml,浸渍10分钟,时时振摇,滤过,滤液浓缩至2~3ml,加5倍量乙醇,强烈振摇5分钟,滤过,滤液挥去乙醇,加水稀释至10ml,加活性炭少量,振摇后滤过。取滤液2ml,加氢中和后,加硫酸汞试液1滴,煮沸,滤过,滤液加高锰酸试液1滴,紫红色即消失,并发生白色沉淀。

药物运用

  • 性味归经: 味甘、酸,性平。 《晶珠本草》,味酸。 《味气鬟》:性凉而平。 《明释三十章》:性燥。 《形态比喻》:味甘、酸。 《藏药配方新编》: 味酸,性平。 《新编藏医学》:味甘、酸,性平。 《藏医百科全书》:味甘、酸,性平。
  • 用法用量: 配方用,1.5~6g。
  • 考证: 《晶珠本草》记载:达折合可治寒、热性痢疾。状如萝卜子,稍扁,红色,粉汁,油润,味酸。《味气铁鬘》记载:达折合凉而平。《明释三十章》记载,达折合性燥、止泻痢,活四肢血脉,治昏晕、呕吐、呃逆。《自然之底》记载,达折合止泻,治气痛病。《形态比喻》记载:达折合生长在热带林中,树大,皮灰,花小,色红,叶圆,果实如羊虱虮子,味甘、酸,功效止泻。《蓝琉璃》记载,达折合生长在汉、门等地的热带林中,树大,皮灰,花小,色红,果实如羊虱子而硬,味淡。 据调查,各地藏医常以五味子作“达折合”入药。五味子枝条灰褐色,叶宽椭圆形,花小、粉红色,簇生于叶腋,干燥果实略呈球形或扁球形,外皮红色,显油润,有不整齐的皱缩,果肉味酸等性状与《晶珠本草》记载有相似之处。
  • 制剂: /
  • 选方: 六味车前子丸:车前子250g,海韭菜200g,展毛翠雀200g,米花200g,红耳鼠兔粪膏150g,五味子175g。除红耳鼠兔粪膏外,五味药粉碎成细粉,混匀,用红耳鼠兔粪膏化水泛丸,干燥,即得。可治腹痛、腹胀、水泻。用于泄泻。口服,每服3g,每日2~3次。
  • 注意事项: /

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 /
  • 药理作用: 1.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,在适当剂量时,对不同水平的中枢神经系统均有兴奋作用。能改善人的智力活动,提高工作效率。五味子种子乙醇提取物可抑制较高级的神经中枢神经,但对脊髓可能有兴奋作用。 2.对肝脏作用:从五味子种子的乙醇提取物对四氯化碳或硫代乙酰胺引起的小鼠sGPT升高都有一定的阻抑作用。能促进外源葡萄糖生成肝糖元,从而减轻肝细胞损伤,并能促进部分肝切除动物的肝脏再生能力。 3.镇咳、祛痰作用:醚提物中的两个结晶对小鼠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。 4.强壮作用,具有“适应原”样作用。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,能延长大鼠的游泳时间。 5.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,五味子的水、稀醇浸出液,对血压有调整作用,对循环衰竭者有升压作用。 6.对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(大鼠):在水浸应激法中,醇乙100mg/kg(口服),对溃疡的产生具有50%的抑制作用。 7.其他作用:五味子素、醇乙能抑制大鼠胃的自发运动和减少其紧张度。前者还能使胆汁分泌增加,抑制胃液分泌,降低胃液总酸度。此外,五味子素还有镇痉、解热及松弛肌 肉的作用。
  • 参考文献: /

其他少数民族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