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刺绿绒蒿

  • 音译名: 刺儿恩
  • 分类: 藏药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药名: 多刺绿绒蒿
  • 类别: 藏药
  • 民族药名: 刺儿恩
  • 民族药名出处: /
  • 药材来源: 为罂粟科植物多刺绿绒蒿及总状绿绒蒿的全草。
  • 出处: /
  • 功效: 清胃火,生骨脂,解毒。
  • 主治: 骨裂、头部骨外伤、中毒症、关节热痛。

基原信息

  • 来源生物拉丁名: 1.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.f.et Thoms.;2.M. horiidula Hook.f.etThoms.var.racemosa(Maxim.)Prain.
  • 药物分类: 植物药
  • 来源生物形态: 1.多刺绿绒蒿:一年生草本,鲜时折断有乳汁。主根肥厚圆柱形或圆锥形,长20~28cm,直径约1cm,表面棕褐色,有纵皱纹,根茎顶不分枝。株高30~50cm,具伸展的硬刺,常同时自基部叶腋生出数条短花葶。叶均基生,叶多数,长7~25cm,宽1~4cm;叶片倒披针形或狭倒卵形,顶端微尖或钝,基部下延成长柄,全缘或呈波状,两面生黄褐色或淡黄色平展的硬刺;花葶坚硬,通常5~12或更多,根生或有时在基部合生,密被黄揭色平展的刺,只下部生苞片。花单,半下垂,直径2.5~4cm,花萼2,具淡黄色毛状刺,绿色,早落;花瓣4~8,紫蓝色,宽倒卵形,长1.2~2cm,雄蕊多数,长达1cm,花药长1.5~2mm,花丝丝状,花药淡黄色或浅黄棕色;子房圆锥状,密生平展或斜展的黄色硬刺,花柱明显,柱头头状。蒴果卵形,椭圆形或矩圆形,密生黄色硬刺,,顶端4~9裂。花期7~8月,果期9~10月。 2.总状绿绒蒿:一年生草本,高约40cm,全体被黄褐色或淡黄色坚硬而平展的刺毛,有时刺毛基部呈紫色。主根圆锥状,肉质,长达20cm。茎粗壮不分枝。基生叶莲座状,基部残留枯萎叶柄。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披针形至条形,长5~20cm,宽0.7~4.2cm,全缘或波状,稀具不规则的粗齿,中肋显著,叶柄长3~8cm。上部茎生叶较小,具短柄。最上部者无柄。花葶基部带褐色,生于茎上部1/3的叶腋内,有时有基生花葶混生;最上部者无苞片,苞叶披针形,长2~5cm,基部楔形,具短柄,先端尖,全缘;花梗长0.5~1.5cm,其上的毛刺,在近花部分褐色;花萼2,绿色,早落;花瓣5~8,天蓝色或蓝紫色(有时红色),倒卵状长圆形,长2~3cm;雄蕊多数,花丝丝状,长约1cm,青蓝色,花药黄色;子房卵形,蒴果卵形,长0.5~2cm。花期6~8月。
  •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1.多刺绿绒蒿:生于海拔3000~5000m的山坡草地或多石砾处。 2.总状绿绒蒿:生于海拔3000~5500m的高山草甸、山坡以及灌丛中,有时生林下。1.多刺绿绒蒿:产于西藏南部和东部、青海南部、甘肃南部、四川西部、云南西北部;尼泊尔、印度、不丹、缅甸北部亦有分布。 2.总状绿绒蒿:分布于西藏、青海、甘肃东南部、四川西部和北部、云南西北部等省区。
  • 栽培与养殖: /
  • 代用药: /
  • 采收加工: 6~8月,采割全草,洗净杂质,晾干。
  • 炮制方法: /
  • 性状鉴别: 性状鉴别:本品切成短节,长短不等,根圆柱形,长0.3~1.5cm,直径0.5~1cm,表面棕褐色,有纵皱纹和细横纹,断面黄白色,质松泡,有裂隙。茎长1~3cm,直径0.3~1cm,黄绿色至棕褐色,具纵棱,表面密被黄色硬刺,切断面浅灰褐色至褐色,中空。叶片皱缩,绿色至绿褐色,两面有黄色硬刺,主脉明显,背面凸起。花瓣皱缩,蓝色、深蓝色、黑褐色或灰黄色,雄蕊多数。蒴果卵形、椭圆形,密被黄色硬刺。花柱宿存,具5纵棱,柱头裂片合成一体,长1~1.5cm,黑褐色,头状,密被浅黄褐色或褐色柔毛。体轻,气微,味淡。以根粗、叶、茎绿褐色者为佳。
  • 显微鉴别: 显微鉴别:多刺绿绒蒿茎横切面:类圆形、类三角形、多角状,呈波状凸起。由表皮、皮层、韧皮部、木质部、髓构成,有的可见侧枝维管束5~7个,断续排列成环。表皮细胞一层,长方形、类圆形、不规则形,外壁较厚,微呈波状凸起,垂周壁弯曲或微弯曲,外被角质层,可见硬刺(或其残基),由多细胞组成,细胞呈棱形或披针形,木化,细胞壁厚,具少数扁平壁孔。皮层由数层薄壁细胞组成,类圆形、椭圆形及不规则形,有的细胞皱缩,近表皮下的一层细胞较规则,微呈切向延长、稍扁平。维管束外韧型、少数为周韧型,约30个左右,呈断续环状排列,往往大小相间。韧皮部狭窄,呈眉月形。木质部导管排列略呈扇形,导管直径12~30μm。微木化,新形成的维管束较小.每个维管束的外侧有厚壁组织,排成帽状,为较多的厚壁细胞组成,胞腔较大,直径12~34μm,微木化,其中夹有小量纤维,壁薄。髓部发达,为薄壁细胞组成,类圆形或多角形,有的具壁孔,近髓腔的薄壁细胞萎缩呈不规则形。中心髓腔较大。 粉末鉴别:多刺绿绒蒿粉末:褐绿色。主要特征是硬刺碎片,根多,可见刺的断节及刺尖,由多细胞组成,细胞呈棱形或披针形,壁较厚,木化,可见扁形壁孔。蒴果的果皮组织碎片,有的带硬刺残基,外果皮细胞类圆形、长方形,壁厚,不木化,细胞内含较多圆球形的颗粒状色素体,淡黄色;内果皮细胞,弯曲不规则形,壁较厚,孔沟明显。导管多见,主为螺纹、网纹,少数环纹,微木化,螺纹导管直径9~30μm,网纹导管直径14~30μm,环纹导管直径12~24μm。髓薄壁细胞碎片,随处可见,细胞长方形,类圆形,可见明显的壁孔。茎薄壁细胞碎片,可见表面观呈长方形或长多角型,壁薄。叶表皮细胞碎片,少见,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,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,细胞多角形,上、下表皮均可见气孔,为不定式,副卫细胞4~6个。
  • 理化鉴别: /

药物运用

  • 性味归经: 苦,寒。
  • 用法用量: 常配方用。
  • 考证: 《图鉴》记载:“刺绿绒蒿为草本,叶茎均被刺。花蓝色,味苦,功效清骨热,愈骨折,是治头骨创伤之最有效药物”。《晶珠本草》记载:“本品叶、茎、花、果均被刺,形状与欧贝赛保(全缘绿绒蒿)相似,花与欧贝哦保(五脉绿绒蒿)的花相似,翠蓝色,油润而多刺,而欧贝哦保花蓝色,带有红色光泽。本品虽分三种,但功效和形态基本相同。茎中空,粗壮,分枝多。第二种比第一种大,茎紫色,状如荨麻的茎,茎分枝,枝头开花。第三种根单一,茎多而无较大的总茎,状如罂粟。三种均被刺”。《月王药诊》与《四部医典》均记载本品有清热、止痛、接骨、干黄水之功能,并治一切热性病”。三种刺儿恩的性味、功效均相同,不作区分是可以的。但应注意与欧贝赛保的区分,异同点在于本品具刺,而后者具毛;花色本品为蓝色,而后者为多色。
  • 制剂: /
  • 选方: 八味秦皮丸;多刺绿绒蒿200g,秦皮200g,草莓、蒴藋各160g,寒水石(制)80g,朱砂长毛风毛菊各100g,麝香4g。以上除麝香外,其余共研细粉,加入麝香粉末,用水泛丸。接骨,消炎,止痛,治骨折、骨髓炎。
  • 注意事项: /

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 /
  • 药理作用: 浓度1∶1 的水提取液,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。
  • 参考文献: /

其他少数民族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