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皮

说明书

【饮片名称】

秦皮《神农本草经》

汉语拼音
Qinpi

拉丁名
FRAXINI CORTEX

异名
岑皮《吴普本草》;
皮《本草经集注》;
秦白皮《药性论》;
桪木皮《本草拾遗》;
梣皮《本草纲目》。

【药材图片】

【来源】

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 Fraxinus rhynchophylla Hance、白蜡树 Fraxinus chinensis Roxb.、尖叶白蜡树 Fraxinus szaboana Lingelsh. 或宿柱白蜡树 Fraxinus stylosa Lingelsh. 的干燥枝皮或干皮。主产于陕西、河北、吉林、辽宁。春、秋二季剥取,晒干。本品气微,味苦。以外表皮色灰白、味苦者为佳。生用。

【药性】

性味
苦、涩,寒。

归经
归肝、胆、大肠经。

【功效】

清热燥湿,收涩止痢,止带,明目。

【临床应用】

1.湿热泻痢,赤白带下
本品苦涩性寒,功能清热燥湿、收涩止痢、止带,故可用治湿热泻痢,里急后重,常与白头翁黄连黄柏等药同用,如白头翁汤(《伤寒论》)。若治湿热下注之带下,可与黄柏泽泻等药配伍。
2.肝热目赤肿痛,目生翳膜
本品能清泻肝火、明目退翳,用治肝经郁火所致目赤肿痛、目生翳膜,可单用煎水洗眼,或配伍栀子黄连夏枯草等药。若肝经风热、目赤生翳,常配伍木贼谷精草桑叶等药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药典用法用量
6~12g。外用适量,煎洗患处。

其他用法用量参考
外用:适量,浸水或煎水洗或取汁点眼。

【注意事项】

本品苦寒,脾胃虚寒者禁用。

【鉴别用药】

1.秦皮黄连
二者均属清热燥湿之品,均苦寒而能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均可用治湿热泻痢,赤白带下等证。然秦皮兼能收涩止痢,止带,善治热毒泻痢,赤白带下;且能清肝泻火,明目退翳,常用治肝经郁火所致的目赤肿痛及目生翳膜。黄连苦寒,善清中焦湿热,泻心胃实火,并善解热毒,又可用于热病神昏,心烦不眠,胃热烦渴,消谷善饥,痈肿疔疮。
2.秦皮菊花
二者均治目赤肿痛,目生翳膜。然秦皮功善清肝泻火,明目退翳,宜治肝胆郁火,上攻于目所致的两眼红肿热痛,或生翳膜者;又能收涩止痢,止带,用于湿热泻痢,赤白带下。菊花功善疏散风热,平肝明目,宜治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,羞明流泪;又能清热解毒,用于疮痈肿毒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主要含秦皮素、秦皮苷、七叶素、七叶苷(秦皮甲素,其苷元即秦皮乙素)等香豆素类成分及鞣质等。《中国药典》规定本品含秦皮甲素(C15H16O9)的和秦皮乙素(C9H6O4)的总量不得少于1.0%,饮片含秦皮甲素(C15H16O9)和秦皮乙素(C9H6O4)的总量不得少于0.80%

【药理作用】

秦皮水煎剂对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、福氏痢疾杆菌、宋内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;七叶苷对黄色葡萄球菌、卡他球菌、链球菌、奈瑟氏双球菌有抑制作用;秦皮乙素对卡他双球菌、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、福氏痢疾杆菌也有抑制作用;秦皮乙素、秦皮苷、秦皮素均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。此外,还具有利尿、促进尿酸排泄、抗化、抗肿瘤、保护血管、保肝等作用。

【参考文献】

1.国家药典委员会.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.2020年版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20.282-283
2.钟赣生.中药学.第十版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6.98
3.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《中华本草》编委会.中华本草(下册):精选本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8.1458-1464
4.国家药典委员会.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:中药饮片卷.2015年版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7.207-212
5.张廷模,彭成.中华临床中药学.2版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5.354-356
  • 饮片名称

  • 药材图片

  • 来源

  • 药性

  • 功效

  • 临床应用

  • 用法用量

  • 注意事项

  • 鉴别用药

  • 化学成分

  • 药理作用

  • 参考文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