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仙子

  • 音译名: 浪荡则
  • 分类: 藏药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药名: 天仙子
  • 类别: 藏药
  • 民族药名: 浪荡则
  • 民族药名出处: /
  • 药材来源: 为茄科植物天仙子的种子。
  • 出处: /
  • 功效: 杀虫,干黄水,止痛。
  • 主治: 胃、肠寄生虫病、皮肉内寄生虫病、风湿关节炎、急性腹痛、神经痛梅毒、牙痛。

基原信息

  • 来源生物拉丁名: Hyoscyamus niger L.
  • 药物分类: 植物药
  • 来源生物形态: 二年生草本,高40~70cm,全株被粘性腺毛和白色长柔毛,有浓郁臭气。根粗壮,多分枝,淡黄色。茎单一或分枝,直立或斜上伸,密被灰白色长柔毛。单叶互生,叶片长卵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10~15cm,宽4~6cm,先端急尖,边缘具不规则的波状齿或不整齐的羽状缺刻,具绿毛。茎下部的叶具短柄,叶基下延抱茎,茎上部的叶无柄,叶片常偏向一侧。花单一,腋生,近无柄,在茎上部密集排列,组成具叶的穗状花序,通常偏于一侧,花萼绿色,筒状,下部稍膨大,颈部缢缩,长15~20mm,顶端5浅裂,裂片三角形,具尖刺;花冠绿黄色至灰白色,有紫色网状脉纹,漏斗形,长约2cm,先端5裂,裂片呈不等的半圆形;雄蕊5,着生于花冠筒的中部,花丝状,不等长,花药深紫色,长椭圆形,二室,纵裂;雌蕊1,长2cm,略露于花冠外,花柱细长,柱头头状。蒴果长椭圆形,长约15mm,径约10mm,二室,盖裂,包藏在宿存的花萼囊内。种子多数,细小,褐色。花期6~7月,果期7~9月。
  •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生于海拔1700~2800m的荒坡、路旁、村旁、河滩、灌丛、林缘。产于西藏、青海、甘肃;华北、东北、华东也有分布。
  • 栽培与养殖: /
  • 代用药: /
  • 采收加工: 秋末果实成熟时,割取果穗部分,晒干,打下种子,除净杂质。
  • 炮制方法: /
  • 性状鉴别: 性状鉴别:略呈肾形或卵圆形,稍扁,直径约1mm。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,有细密隆起的网纹,脐点处突起。无臭,味微辛。
  • 显微鉴别: /
  • 理化鉴别: 理化鉴别:1.取本品粉末0.5g,置试管中,加乙醚5ml与10%氨溶液2滴,密塞,时时振摇,2小时后,吸取醚液少量,置载玻片,自然挥干乙醚,加-试液2滴,3min后,置显微镜下观察,可见黄紫色、似飞鸟状的结晶。 2.取经脱脂后的干燥粉末0.1g,置5ml的容量瓶中,加入氨饱和的氯仿液2ml,冷浸渍过夜,用移液管吸取氯仿溶液,滤过。(紫尿酸胺——鉴别托品类生物碱)取滤液0.5ml,置于蒸发皿中,在水浴上蒸去氯仿,加入发烟硝酸数滴,再于水浴上蒸干,残渣呈黄色,加乙醇制氢试液2~3滴,即显紫堇色。 3.取(2)项下氯仿萃取的滤液0.5ml,浓缩至小量,供点样用,进行薄层层析。吸附剂为硅胶G(青岛)。展开剂为氯仿-甲醇-氨水(85∶15∶0.7)。展距12.5cm。显色剂用改良化铋试剂。

药物运用

  • 性味归经: 苦,温;有毒。
  • 用法用量: 配方或单用。一次0.2g,一日2次。
  • 考证: 本品始载于《月王药诊》,相继在《四部医典》、《如意宝村》中均有记载。《晶珠本草》称:唐冲分为黑、白、花三种。即唐冲那保(黑莨菪)、唐冲嘎保(白莨菪)、唐冲浪荡则(花莨菪)。其功效杀虫,可治黄水病、胃病、肾脏病、炭疽病、癫狂病。唐冲浪荡则又名赛尔保哈都拉。《图鉴》称:唐冲浪荡则生于农田附近,茎细长,果实圆柱形,状如芝麻。又称赛尔保。天仙子为唐冲浪荡则的原植物之一种,目前藏医以种子入药。止痛、杀虫。治胃痛、牙痛、一切虫病。
  • 制剂: /
  • 选方: 方一:天仙子研细末,每次0.2g,温开水冲服,治胃痛。 方二:天仙子研细末,外用,治牙痛,可取少许塞牙缝中。
  • 注意事项: 毒性:一般常见的副作用是口干、视力障碍、心动过速、皮肤潮红等,极少数高敏者可发生皮疹反应。5~10mg即能产生严重的中毒症状,最低致死量则为0.08~0.13g,相差十几倍。

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 /
  • 药理作用: 天仙子中所含的莨菪碱、阿托品东莨菪碱均系抗胆碱药,主要药理作用如下: 1.对腺体、平滑肌的作用:阿托品通过阻断节后胆碱受体抑制腺体分泌。其松弛内脏平滑肌的作用与平滑肌的功能状态有关。治疗量的阿托品,对于平滑肌脏器的正常活动影响较小,但当它们过度兴奋或痉挛时,便能表现出显著的松弛作用,故可用于胃肠痉挛、输尿管痉孪,以及膀胱刺激症状(尿意急迫与排尿频数)等;亦能缓解贲门与幽门痉挛。天仙子的作用与颠茄相似,但含有效生物碱的量较少。 2.对眼的作用:阿托品可阻断眼内平滑肌神经的M胆碱受体,使这些平滑肌松弛,表现为散瞳、升高眼压和调节麻痹。 3.对心血管的影响:较大剂量阿托品(1~2mg)可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,因而使心率加速。阿托品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可能与其拮抗作用、阻断α-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、血管扩张作用及神经节阻断作用有关。山莨菪碱的结构与阿托品极为相似,大剂量对微血管亦有明显解痉作用,其作用机理相似。 鉴于山莨菪碱的毒、副作用较低,故山莨菪碱已广泛取代阿托品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休克。 4.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:治疗量兴奋迷走及呼吸中枢,接近中毒量则兴奋大脑,特别是运动和语言功能,引起焦躁不安,幻觉,定向障碍,谵妄等症状;中毒严重时,可由兴奋转入抑制,以至昏迷。中毒死亡常由呼吸麻痹所致。阿托品的中枢作用主要具有毒理意义。 5.镇痛作用:对家兔作离子透入法测痛,腹腔注射东莨菪碱4mg/kg,给药后30min,痛阈提高49%。静注同样剂量的东莨菪碱,给药后20min痛阈提高37%,侧脑室注射5μg/只后20min痛阈提高53%。这些结果表明东莨菪碱具有一定强度的镇痛作用。与度冷丁(60mg/kg腹腔注射)合用痛阈提高147%,而单用度冷丁痛阈升高93%,提示两药合用有协同作用。 小鼠热板法测痛试验,与用家兔的实验结果一致,亦证明东莨菪碱具有镇痛作用。给家兔侧脑室注射去甲肾上腺素20μg/只后,10min时痛阈下降46%,并能减弱杜冷丁的镇痛作用。东莨菪碱与去甲肾上腺素合用,则能对抗后者的抗镇痛作用。因此推测东莨菪碱的镇痛和加强杜冷丁镇痛的作用,可能与其抗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有关。
  • 参考文献: /

其他少数民族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