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绵
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水绵的概览。水绵又名尼阿吉,归类于藏药,为淡水藻类双星藻科植物普通水绵的原植物,可清疮热。
此外,还有更多关于水绵的基本信息,如基本信息、基原信息、现代研究......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。
- 音译名: 尼阿吉
- 分类: 藏药
基本信息
- 中药名: 水绵
- 类别: 藏药
- 民族药名: 尼阿吉
- 民族药名出处: /
- 药材来源: 为淡水藻类双星藻科植物普通水绵的原植物。
- 出处: /
- 功效: 清疮热。
- 主治: 治水烫伤、火烧伤。
基原信息
- 来源生物拉丁名: Spirogyra communis (Hassall) Kutzing.
- 药物分类: 植物药
- 来源生物形态: 营养细胞宽18~26μm,长32~150(~243)μm。横壁平直。色素体一条,呈1~3螺旋。梯形接合及侧面接合。接合管由雌雄两配子囊形成。接合胞于囊圆柱形或略胀大。接合胞子椭圆形,罕为柱状椭圆形,两端略尖,宽18~26(~31)μm,长36~78μm。中胞壁平滑,成熟后黄色。
-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生活于稻田、水坑、小河流溪及水沟中。广布世界各处。在中国分布于青海、甘肃、四川、云南和北京、江苏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南、海南等省区。
- 栽培与养殖: /
- 代用药: 云南迪庆州尚用星绿藻科藻类植物长形水绵Spirogyra longata (Vauch.) Kuetz做本品入药。本品为广布种,呈丝状体,长条不分枝,鲜绿色或黄绿色,群集。夏日群生于水沟、池泽,可分裂增殖与接合生殖。
- 采收加工: 四季均可采收。
- 炮制方法: /
- 性状鉴别: 性状鉴别:本品生于水流较缓的水中,绿色,状如青丝轻漂,或状如棉花花絮浸在水中。
- 显微鉴别: /
- 理化鉴别: /
药物运用
- 性味归经: 味涩,性凉。 《藏医百科全书》:味涩,性凉。
- 用法用量: 配方偶用,6~10g。
- 考证: 《晶珠本草》记载:尼阿吉治水烫伤、火烧伤。《形态比喻》记载:尼阿吉生长在水中,青绿色,状如棉花絮浸在水中,功效治火烧伤,清疮热。《译诠·月光》记载:尼阿吉生长在水中。《祖先口述》记载:尼阿吉生长在水流很缓慢的水中,状如青丝轻漂,村民们称为水中生长的棉花。 据查证,本品为淡水藻类,各地藏医所用之原药材,基本一致,且与《晶珠本草》记载相符。
- 制剂: /
- 选方: 狐臭软膏:硫黄200g,碱花200g,大蒜200g,水绵200g,花椒200g。粉碎成细粉,用陈酥油搅拌,混匀,即得。用于狐臭。用布包敷左右腋下,连敷5~7日。有时可涂抹全身。
- 注意事项: /
现代研究
- 化学成分: /
- 药理作用: /
- 参考文献: /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