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音译名:
  • 分类: 藏药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药名:
  • 类别: 藏药
  • 民族药名:
  • 民族药名出处: /
  • 药材来源: 为马科动物马的喉、心、胆汁、脾、肾、胎盘、睾丸、血、肉、脂、骨、蹄、粪、尿、乳等
  • 出处: /
  • 功效: /
  • 主治: 马喉:治失音和瘿瘤。 马心:治关节肿痛。 马胆汁:对创伤有裨益。 马脾:(湿贴患处,包扎)治疮疡。 马肾:治肾热症。 马胎盘:治烫伤、烧伤。 马睾丸(用驴乳煮熟):治肾亏腰痛,腰曲、肾病。 马血:用于避孕。 马肉:治龙寒病。 马脂:治皮肤瘙痒、牛皮癣。 马骨:可干燥黄水,治头疮、耳疮等病。 马蹄:治痞瘤病。 马粪:治赤巴、龙合并症,并有杀虫止吐作用。 马尿:洗涤水银毒、止痒。 马乳:治肺病、四肢拘挛、麻木、神志模糊。

基原信息

  • 来源生物拉丁名: Equus caballus (Linnaeus).
  • 药物分类: 动物药
  • 来源生物形态: 体格高大,骨骼肌肉发达,强健有力。体长约1.5~2.5m,体高1.1~1.6m左右。毛色随种类不同变异较大,雌雄差异也较大。头面部狭长,耳小而尖,直立能动。眼大鼻宽。前额阔,上披长毛称门鬃。从背顶起沿颈背至肩胛,具长的鬃毛。躯干部长,胸部比腹部宽大。四肢细长,下部有距毛,前肢腕骨上方和后肢跗骨下方有白色胼胝体(俗称“夜眼”)。足趾仅第3趾发达,成末端卵圆形的实性蹄;第2、4趾均退化。尾自基部至末端具总状长毛。公马性格活泼强烈,体力大;3~4岁性成熟。母马温驯, 1.5岁性成熟。妊娠期约11个月,每胎产1仔。以谷草、麦秸、玉米大麦、豆饼、麸皮等饲料为食。
  •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适于草原生活,善于奔驰;能抵御各种较恶劣的自然环境。听觉聪敏,嗅觉发达。全国各地均有分布。
  • 栽培与养殖: /
  • 代用药: /
  • 采收加工: 马宰杀后,取喉、心、脾、肾、胎盘、睾丸、肉鲜用或晾干,研细,备用;血煮成块,研细,脂,鲜用,胆,挂通风处晾干,去净皮膜,研细。
  • 炮制方法: /
  • 性状鉴别: /
  • 显微鉴别: /
  • 理化鉴别: /

药物运用

  • 性味归经: 马脑味干,性平。 马脂味甘,性温。 马血味甘,性温。 马蹄味甘,性平。
  • 用法用量: 常配方用。
  • 考证: 据《晶珠本草》记载:马肉治风寒病,马心治毒扩散于关节,脾治疮疡腐烂,马胎治烫伤;马骨干黄水;马脂治皮肤病。儿马上颚血利疮。马粪杀虫,止吐,治赤巴、龙合并症。马尿洗水银毒,止痒。马奶味辛、酸、咸,养肺,祛四肢风,治神志模糊。《藏医药选编》记述:马乳及酪浆治一切痰病,对胃病亦有效。喉部阻塞痰症,治疗极为困难,长期饮服马乳及酪浆,较为有益。
  • 制剂: /
  • 选方: 方一:避孕散:麝香、火漆、马血粉各等量,共为细末。妇女每天早晨空腹服1次,每服1g,温开水冲服,连服1~3个月,可避孕3年。经期停服。 方二:马肉煮熟,连汤服食,或荨麻菜煎汤,内服及温浴。治“刚巴”病(青腿牙疳)。 方三:用马乳涂搽全身,可治初期水肿病。
  • 注意事项: /

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 /
  • 药理作用: /
  • 参考文献: /

其他少数民族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