皂荚
说明书
【饮片名称】
-
皂荚《神农本草经》汉语拼音Zaojia异名
【来源】
【药性】
-
性味辛、咸,温;有小毒。归经归肺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】
-
祛痰开窍,散结消肿。
【临床应用】
-
1.中风口噤,昏迷不醒,癫痫痰盛,关窍不通,痰阻喉痹
本品味辛而性窜,入鼻则嚏,入喉则吐,能开噤通窍,故中风、痰厥、癫痫、喉痹等痰涎壅盛,关窍阻闭者可用之。若与细辛共研为散,吹鼻取嚏,即通关散(《丹溪心法附余》);或配明矾为散,温水调服,涌吐痰涎,以达豁痰开窍醒神之效。
2.顽痰喘咳,咳痰不爽
本品辛能通利气道,咸能软化胶结之痰,故顽痰胶阻于肺,症见咳逆上气,胸闷,时吐稠痰,难以平卧者宜用之,可单味研末,以蜜为丸,枣汤送服,即《金匮要略》皂荚丸。近代有以本品配麻黄、猪胆汁制成片剂,治咳喘痰多。其治顽痰壅盛之功,正如徐灵胎所言:“稠痰黏肺,不能清涤,非此不可。”
3.大便燥结
本品味辛,能“通肺及大肠气”而通便。治大便燥秘,可单用,也可配细辛研末,加蜂蜜调匀,制成栓剂,塞入肛门。
4.痈肿
本品外用有散结消肿之效,熬膏外敷可治疮肿未溃者。
【用法用量】
-
药典用法用量1~1.5g,多入丸散用。外用适量,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调敷患处。其他用法用量参考1.内服:1~3g。
2.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、研末掺、熬膏涂、烧烟熏。捣烂或烧存性研末敷。
【注意事项】
【妊娠及哺乳】
-
孕妇忌服。
【毒性】
-
1.本品有小毒。
2.中毒与救治:
(1)毒理:皂荚有溶血作用,对鱼类的毒性很强,但高等动物对它的一般吸收很少,主要为局部黏膜的刺激作用,使分泌增加等。但若服用剂量过大、胃肠黏膜有损伤或注射给药,均可产生溶血和其他组织的细胞毒性作用,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,可致先痉挛后麻痹,最后呼吸衰竭死亡。大量皂荚中所含之皂苷不仅刺激胃肠黏膜,10分钟即呕吐,以后有腹泻,而且腐蚀胃黏膜,发生吸收中毒。
(2)中毒原因:皂角荚所含的皂荚苷有毒。皂荚中毒多由于误食种子或豆荚、服用剂量过大或注射给药所致,多在食后2~3小时内发病。
(3)中毒表现:①消化道征象:患者初感咽干、上腹饱胀及灼热感,继之恶心、呕吐、烦躁不安,10~12小时后可发生腹泻,大便多呈水样,带泡沫。②溶血征象:出现面色苍白、黄疸、腰痛、血红蛋白尿及缺氧症状等。③全身征象:头痛、头晕、全身衰弱无力及四肢酸麻等。④严重者可出现脱水、休克、呼吸急促、心悸、痉挛、谵妄、呼吸麻痹,最后可因呼吸中枢抑制及红细胞溶解破坏,引起内窒息及肾功能障碍而危及生命。
(4)中毒解救:①中毒早期应立即催吐、洗胃,并口服牛乳、蛋清等以保护胃黏膜,必要时可导泻。②静脉补液,维持水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,并促进毒素排泄。③有溶血征象者,应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,严重者输血、给氧;酌用可的松类激素,如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。④对症处理。⑤中药解毒:以生姜、香芋、赤芍、乌药各9g,藿香、羌活各6g,大腹皮12g,水煎两次,和在一起,分两次服;或以黄柏9g,甘草6g,水煎2次,合一起,每6小时服1次,两次服完。
【鉴别用药】
【化学成分】
【药理作用】
-
本品能刺激胃黏膜而反射性地促进呼吸道黏液的分泌,产生祛痰作用。对大肠杆菌、伤寒、副伤寒杆菌、宋内氏痢疾杆菌、变形杆菌、绿脓杆菌、霍乱弧菌等病菌均有抑制作用。对皮肤真菌、阴道滴虫亦有抑制作用。煎剂对离体大鼠子宫有兴奋作用。所含皂苷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,减轻心肌缺血程度,缩小梗死面积,降低血清中AST、CK、LDH活性,并能增加血清中SOD活性及降低血清中MDA含量。皂苷物和正丁醇提取物有抗肿瘤作用。
【附药】
【参考文献】
饮片名称
来源
药性
功效
临床应用
用法用量
注意事项
妊娠及哺乳
毒性
鉴别用药
化学成分
药理作用
附药
参考文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