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柱蓼
- 基本信息
- 基原信息
- 药物运用
- 现代研究
- 其他藏药推荐
- 其他少数民族药
基本信息
-
中药名:
支柱蓼
-
类别:
藏药
-
民族药名:
热勇达门
-
民族药名出处:
/
-
药材来源:
为蓼科植物支柱蓼的全草。
-
出处:
/
-
功效:
健胃,止泻,散血止痛。
-
主治:
胃病、消化不良、培根病、跌打瘀痛、崩漏、月经不调、痛经、疮疖痈肿、痔疮、烧伤、烫伤。
基原信息
-
来源生物拉丁名:
Polygonum suffultum Maxlm.
-
药物分类:
植物药
-
来源生物形态:
多年生草本,高15~35cm。根茎粗壮,棕褐色或紫褐色,有节,节上有细长的须根。茎细弱,3~4条丛生,直立或斜上升,不分枝,有细条纹,稍被短毛。基生叶有长柄,长15~20cm;茎生叶具短柄,叶片卵圆形,长7~15cm,宽4~9cm,基部心形,顶端渐尖,全缘或稍有微波状,茎上部叶无柄,基部抱茎;托叶鞘膜质,浅棕色,长12~16mm。由腋生的穗状花序组成总状花序,总梗长3~5cm,花序长1~2cm,花着生稀疏,苞片膜质,卵状披针形,长2~3mm,小花白色或带紫色,花梗长约1mm,花被片椭圆形,雄蕊8,与花冠近等长或稍伸出冠外,子房卵状三角形,花柱3,基部合生,柱头头状,瘦果卵状椭圆形,有3棱,黄棕色,有光泽。花期4~7月,果期5~8月。
-
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
生于河谷、灌丛或林缘湿地。产于西藏、甘肃、四川及云南;山西、河南、陕西、宁夏等省区有分布。
-
栽培与养殖:
/
-
代用药:
除支柱蓼外,尚有细穗支柱蓼Polygonumsuffultum Maxim. var. pergracile(Hemsl.)Sam,亦作本品入药。其区别点在于本变种植株细弱;花序稀疏,下部间断;根茎扁柱状,直径1~2cm,无明显环节,表皮黑褐色,断面三角状扁形。
-
采收加工:
开花盛期采集,去掉残茎枯叶和须根,洗净,晒干。
-
炮制方法:
/
-
性状鉴别:
性状鉴别:根状茎呈连环状结节,稍弯曲,长4~9cm。表皮紫褐色或棕褐色,有6~10节,每节呈扁球形,被残存叶基,并有残留细根及点状根痕。有时两节之间明显变细延长。质硬,折断面圆形,浅粉红色或灰黄色,近边缘处有12~30个黄白色维管束点排成断续环状。茎皱缩,具细纵纹,有节,节上有淡黄色膜质鞘。叶皱缩,展开后呈卵圆形,基部心形,两侧不对称,顶端渐尖。花小,淡白色至淡黄色,花被片5裂,雄蕊8。气微,味酸、涩。
-
显微鉴别:
显微鉴别:根茎横切面,木栓层甚薄,常有1~3层木栓细胞,其内为甚窄的皮层,维管束外韧型,韧皮部较窄,细胞排列紧密;形成层不明显,木质部导管直径9~24μm;木纤维近方形至六角形。髓宽大。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,直径15~70μm;淀粉粒呈卵形、长椭圆形,直径2~20μm;含少量树脂状物。
-
理化鉴别:
理化鉴别:取本品粉末0.5g,加水4ml,微热,滤过,取滤液1ml,加三氯化铁试液6滴,即产生蓝黑色沉淀。稍一振摇,滤液即成茶蓝色。
药物运用
-
性味归经:
辛、涩,热。
-
用法用量:
一次3~6g,常配方用。
-
考证:
《晶珠本草》记载,然普分为上下两品,据查证,上品为珠芽蓼,下品,有的藏医则使用支柱蓼。
-
制剂:
/
-
选方:
方一:支柱蓼、岩白菜各30g。研细。治崩漏、痛经、痢疾。一次2~3g,一日3次。
方二:支柱蓼50g,茜草30,独一味30g。共研细粉。治跌打瘀痛、创伤出血。一次2g,一日3次,用青稞酒冲服。
方三:支柱蓼研细,泡酒,每50g泡白酒500ml。治跌打损伤。每晚服20~30ml。
方四:支柱蓼(鲜草)捣烂,用醋调,敷患处。治疮疖痈肿、烧伤、烫伤。
-
注意事项:
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