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梅

说明书

【饮片名称】

乌梅《神农本草经》

汉语拼音
Wumei

拉丁名
MUME FRUCTUS

异名
梅实《神农本草经》;
山梅、盐梅、杏梅《滇南本草》;
熏梅、桔梅肉《现代实用中药》;
酸梅、黄仔、合汉梅、干枝梅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

【药材图片】

【来源】

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 Prunus mume (Sieb.) Sieb. et. Zucc.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。主产于四川、浙江、福建。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,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。本品气微,味极酸。以个大,肉厚,色黑,柔润,味极酸者为佳。生用,去核用,或炒炭用。

【药性】

性味
酸、涩,平。

归经
归肝、脾、肺、大肠经。

【功效】

敛肺,涩肠,生津,安蛔。

【临床应用】

1.肺虚久咳
本品味酸而涩,其性收敛,入肺经能敛肺气,止咳嗽。适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证。可与罂粟壳苦杏仁等同用。
2.久泻久痢
本品酸涩入大肠经,有良好的涩肠止泻痢作用,为治疗久泻、久痢之常用药,可与罂粟壳诃子等同用,如固肠丸(《证治准绳》)。取其涩肠止痢之功,配伍清热燥湿、解毒止痢之黄连,亦可用于湿热泻痢,便脓血者。
3.虚热消渴
本品味酸性平,善于生津液,止烦渴。治虚热消渴,可单用煎服,或与天花粉麦冬人参等同用,如玉泉散(《沈氏尊生》)。
4.蛔厥呕吐腹痛
“蛔得酸则静”,本品极酸,具有安蛔止痛,和胃止呕的功效,为安蛔之良药。适用于蛔虫所致腹痛、呕吐、四肢厥冷的蛔厥病证,常与细辛、川椒、黄连等同用,如乌梅丸(《伤寒论》)。
5.此外,本品炒炭能固崩止血,可用于崩漏不止,便血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药典用法用量
6~12g。

其他用法用量参考
1.内服:煎服,6-12g,大剂量可用至30g。或入丸、散。
2.外用:适量,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或撒。

【注意事项】

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服。

【鉴别用药】

1.生乌梅乌梅肉、醋制乌梅乌梅
临床上生津止渴、敛肺止咳用生乌梅乌梅肉。酸味入肝,且蛔得酸则伏,醋制后,乌梅的酸味有增无减,因此和胃安蛔、敛肝养肝宜用醋制乌梅。炒炭后,乌梅涩性增强,更适宜涩肠止泻、固崩止血,可治疗久泻久痢、崩漏下血等。
2.乌梅五味子
二药均味酸,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,生津止渴之功。用于肺虚久咳,久泻久痢,津伤口渴,虚热消渴等症常配伍运用。但乌梅味极酸,善于安蛔止痛,和胃止呕,可用于蛔厥腹痛,呕吐等症;并能收敛止血,用于崩漏、便血、尿血等。五味子酸,甘,温,尚能滋肾固精,敛汗益气,宁心安神,又可用于肺肾两虚之咳喘,肾虚遗精滑精,体虚自汗盗汗以及心神不安之心悸、失眠、多梦等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:枸橼酸苹果酸,琥珀酸,酒石酸等。还含熊果酸、芦丁、豆甾醇等。《中国药典》规定本品含枸橼酸(C6H8O7)不得少于12.0%,饮片含枸橼酸(C6H8O7)不得少于6.0%。

【药理作用】

乌梅核壳和种仁水煎液有减少浓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次数,显示出镇咳作用。果肉水煎液可对抗新斯的明所致的小鼠小肠运动亢进,并可对抗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,降低稀便率。水煎剂能抑制离体兔肠管的运动;有轻度收缩胆囊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;在体外对蛔虫的活动有抑制作用。此外,乌梅还具有止血、抑菌、抗休克、增强免疫等作用。

【参考文献】

1.国家药典委员会.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.2020年版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20.81
2.钟赣生.中药学.第十版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6.426
3.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《中华本草》编委会.中华本草(上册):精选本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8.744-749
4.国家药典委员会.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:中药饮片卷.2015年版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7.1260-1262
  • 饮片名称

  • 药材图片

  • 来源

  • 药性

  • 功效

  • 临床应用

  • 用法用量

  • 注意事项

  • 鉴别用药

  • 化学成分

  • 药理作用

  • 参考文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