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梅
说明书
【饮片名称】
-
乌梅《神农本草经》汉语拼音Wumei拉丁名MUME FRUCTUS异名
【药材图片】
【来源】
-
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 Prunus mume (Sieb.) Sieb. et. Zucc.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。主产于四川、浙江、福建。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,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。本品气微,味极酸。以个大,肉厚,色黑,柔润,味极酸者为佳。生用,去核用,或炒炭用。
【药性】
-
性味酸、涩,平。归经归肝、脾、肺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】
-
敛肺,涩肠,生津,安蛔。
【临床应用】
-
1.肺虚久咳
本品味酸而涩,其性收敛,入肺经能敛肺气,止咳嗽。适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证。可与罂粟壳、苦杏仁等同用。
2.久泻久痢
本品酸涩入大肠经,有良好的涩肠止泻痢作用,为治疗久泻、久痢之常用药,可与罂粟壳、诃子等同用,如固肠丸(《证治准绳》)。取其涩肠止痢之功,配伍清热燥湿、解毒止痢之黄连,亦可用于湿热泻痢,便脓血者。
3.虚热消渴
本品味酸性平,善于生津液,止烦渴。治虚热消渴,可单用煎服,或与天花粉、麦冬、人参等同用,如玉泉散(《沈氏尊生》)。
4.蛔厥呕吐腹痛
“蛔得酸则静”,本品极酸,具有安蛔止痛,和胃止呕的功效,为安蛔之良药。适用于蛔虫所致腹痛、呕吐、四肢厥冷的蛔厥病证,常与细辛、川椒、黄连等同用,如乌梅丸(《伤寒论》)。
5.此外,本品炒炭能固崩止血,可用于崩漏不止,便血。
【用法用量】
-
药典用法用量6~12g。其他用法用量参考1.内服:煎服,6-12g,大剂量可用至30g。或入丸、散。
2.外用:适量,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或撒。
【注意事项】
-
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服。
【鉴别用药】
-
1.生乌梅、乌梅肉、醋制乌梅与乌梅炭
临床上生津止渴、敛肺止咳用生乌梅或乌梅肉。酸味入肝,且蛔得酸则伏,醋制后,乌梅的酸味有增无减,因此和胃安蛔、敛肝养肝宜用醋制乌梅。炒炭后,乌梅涩性增强,更适宜涩肠止泻、固崩止血,可治疗久泻久痢、崩漏下血等。
2.乌梅与五味子
二药均味酸,具有敛肺止咳,涩肠止泻,生津止渴之功。用于肺虚久咳,久泻久痢,津伤口渴,虚热消渴等症常配伍运用。但乌梅味极酸,善于安蛔止痛,和胃止呕,可用于蛔厥腹痛,呕吐等症;并能收敛止血,用于崩漏、便血、尿血等。五味子酸,甘,温,尚能滋肾固精,敛汗益气,宁心安神,又可用于肺肾两虚之咳喘,肾虚遗精滑精,体虚自汗盗汗以及心神不安之心悸、失眠、多梦等。
【化学成分】
【药理作用】
【参考文献】
饮片名称
药材图片
来源
药性
功效
临床应用
用法用量
注意事项
鉴别用药
化学成分
药理作用
参考文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