蕲蛇

说明书

【饮片名称】

蕲蛇《雷公炮炙论》

汉语拼音
Qishe

拉丁名
AGKISTRODON

异名
白花蛇《雷公炮炙论》;
褰鼻蛇《开宝本草》;
蕲州白花蛇《绍兴本草》;
花蛇《本草纲目》;
五步蛇、百步蛇、盘蛇、棋盘蛇、五步跳、龙蛇《中药大辞典》;
犁头匠;聋婆蛇。

【药材图片】

【来源】

本品为蝰科动物五步蛇 Agkistrodon acutus (Güenther) 的干燥体。主产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多于夏、秋二季捕捉,剖开蛇腹,除去内脏,洗净,用竹片撑开腹部,盘成圆盘状,干燥后拆除竹片。本品气腥,味微咸。以头尾齐全、条大、花纹斑块明显、内壁洁净者为佳。去头、鳞,切成寸段,生用或酒炙用;或去头,用黄酒润透后,去鳞、骨,干燥,制成蕲蛇肉用。

【药性】

性味
甘、咸,温;有毒。

归经
归肝经。

【功效】

祛风,通络,止痉。

【临床应用】

1.风湿顽痹,麻木拘挛
本品具走窜之性,性温通络,能内走脏腑,外达肌表而透骨搜风,以祛内外之风邪,为截风要药,又能通经络,凡风湿痹证无不宜之,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风湿顽痹,经络不利,麻木拘挛者,常与防风羌活当归等配伍,如白花蛇酒(《濒湖集简方》)。
2.中风口眼㖞斜,半身不遂
本品“透经络,搜风邪”,功善祛风,通经活络,故可用治中风口眼㖞斜,半身不遂,抽搐痉挛,常与全蝎蜈蚣天南星等药配伍。
3.小儿惊风,破伤风,抽搐痉挛
本品入肝,既能祛外风,又能息内风,风去则惊搐自定,为治痉挛抽搐常用药。治小儿急慢惊风、破伤风之痉挛抽搐,多与乌梢蛇蜈蚣同用。
4.麻风,疥癣
本品能外走肌表而祛风止痒,兼以毒攻毒,故风毒之邪壅于肌肤亦为常用之品。治麻风,每与大黄蝉蜕皂角刺等相配;治疥癣,可与荆芥薄荷天麻等同用。
5.此外,本品有毒,能以毒攻毒,可用治瘰疬、梅毒、恶疮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药典用法用量
3~9g;研末吞服,一次1~1.5g,一日2~3次。

其他用法用量参考
内服:3~10g。酒浸、熬膏、入丸、散服。

【注意事项】

1.阴虚内热者禁服。
2.血虚生风者慎服。

【毒性】

本品有毒。

【鉴别用药】

1.蕲蛇蕲蛇肉与酒蕲蛇
三者为蕲蛇的不同炮制品种。蕲蛇生品气腥,不利于服用和粉碎,临床较少应用。经酒制后,能增强祛风、通络、止痉的作用,并可矫味,减少腥气,便于粉碎和制剂,临床多用酒制品,用于风湿顽痹,肢体麻木,筋脉拘挛,中风,口眼歪斜,半身不遂,痉挛抽搐,破伤风,麻风疥癣等。
2.蕲蛇乌梢蛇
二药均入肝经,具有透骨搜风、息风止痉、祛风通络作用,且其性善行,能内走脏腑,外达皮毛,以除筋骨、经络、肌肉、关节、脏腑的风湿之邪,故常用于治疗风湿顽痹,筋脉拘挛,肌肤麻木不仁;或中风半身不遂、口眼歪斜、言语不利;或破伤风所致的项背强直,角弓反张,抽搐痉挛;或小儿急慢惊风;或皮肤顽癣,麻风,湿疹等。二药作用的强弱略有差异,蕲蛇性温有毒,作用猛烈,祛风定惊作用强,为治风湿顽痹的要药;乌梢蛇性平无毒,作用缓和,祛风定惊的功效较差,更长于祛肌肉、皮肤之风,治疗风痹疥癣之力,又强于蕲蛇

【化学成分】

主要含蛋白质及脂肪类成分。蕲蛇酶等蛇毒成分为蛋白质类成分。

【药理作用】

蕲蛇有镇静、催眠及镇痛作用;注射液有降压作用;水提物能激活纤溶系统;醇提物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,增加炭粒廓清率。

【参考文献】

1.国家药典委员会.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.2020年版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20.388-389
2.钟赣生.中药学.第十版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6.158-159
3.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《中华本草》编委会.中华本草(下册):精选本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8.2478-2482
4.国家药典委员会.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:中药饮片卷.2015年版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7.468-471
5.张廷模,彭成.中华临床中药学.2版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5.498-501
  • 饮片名称

  • 药材图片

  • 来源

  • 药性

  • 功效

  • 临床应用

  • 用法用量

  • 注意事项

  • 毒性

  • 鉴别用药

  • 化学成分

  • 药理作用

  • 参考文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