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齿苋
- 基本信息
- 基原信息
- 药物运用
- 现代研究
- 其他藏药推荐
- 其他少数民族药
基本信息
-
中药名:
马齿苋
-
类别:
藏药
-
民族药名:
马齿苋
-
民族药名出处:
/
-
药材来源:
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。
-
出处:
/
-
功效:
清热利湿,凉血解毒。
-
主治:
肠炎、赤白痢疾、赤白带下、淋病;外用治疗疔疮丹毒。
基原信息
-
来源生物拉丁名:
Portulaca oleracea L.
-
药物分类:
植物药
-
来源生物形态:
一年生无毛肉质草本,有酸味。茎紫红色或褐绿色,多分枝平卧或上部倾斜。叶全缘、互生或近对生,肥厚,倒卵形,长10~25mm,宽5~15mm,先端钝圆或微凹,基部楔形,下面淡绿色或暗红色。花细小,单生或3~5朵生枝顶端,直径3~4mm,无梗,朝开暮闭,苞片4~5,膜质;萼片2枚;花瓣5片,淡黄色,先端凹;雄蕊10~12;子房半下位,1室,柱头4~6裂。蒴果圆锥形,盖裂,内含多数细小种子。种子黑色肾状卵形,表面密具小疣状突起,直径不及1mm。花期7~8月,果期8~10月。
-
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
生于田间、地边、路旁。遍布全国各地。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均有。
-
栽培与养殖:
/
-
代用药:
/
-
采收加工:
夏秋二季(7~9月),割取全草,洗净,用沸水略烫一下,再用冷水淘洗至不粘手时,晒干或鲜用。
-
炮制方法:
/
-
性状鉴别:
性状鉴别:本品多皱缩卷曲,常结成团。茎圆柱形,细长而扭曲,表面黄褐色至绿褐色,有明显纵沟纹。叶多破碎,完整叶片倒卵形,绿褐色,先端钝平或微缺,全缘。花小,黄色,3~5朵生寸枝顶。蒴果圆锥形,盖裂,内含多数黑色细小种子。全草质脆,易折断。气微,味微酸而粘。
-
显微鉴别:
显微鉴别:1.茎的横切面:表皮细胞紫红色。皮层宽,外层有2~3列厚角组织。外韧维管束多数,环列。本品皮层及髓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。
2.叶的横切面:表皮细胞红色,内侧为大型贮水细胞。叶内无栅栏及海绵组织分化。主脉维管束小。薄壁组织含草酸钙簇晶。
粉末鉴别:叶粉末灰褐色。上表皮细胞壁较平直,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浪状。气孔平轴式,以下表皮为多。草酸钙簇晶众多,直径8~16μm。
-
理化鉴别:
理化鉴别:取本品粉末2g,加盐酸(1→20)的乙醇溶液15ml,加热回家流10min,趁热滤过。取滤液2ml,加3%碳酸钠溶液1ml,置水浴中加热3min后,以冰水中冷却,加活性炭少量,搅拌,滤过,滤液加新制的重氮对硝基苯胺试液2滴,应显红色。
药物运用
-
性味归经:
酸,寒。
-
用法用量:
内服,常配方用,6~9g;外用,适量。
-
考证:
马齿苋在《月王药诊》、《四部医典》、《蓝琉璃》、《晶珠本草》等医药典籍中均无记载。民间医生用全草治疗肠炎、赤白痢疾、赤白带下。
-
制剂:
/
-
选方:
/
-
注意事项:
/
现代研究
-
化学成分:
/
-
药理作用:
1.抗菌作用:试验证明,本品的乙醇浸出液对大肠杆菌、变形杆菌、痢疾杆菌、伤寒、副伤寒杆菌有高度的抑菌作用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某些致病性真菌、结核杆菌也有抑制作用。对绿脓杆菌有轻度抑制作用。煎剂在18.5~37.50mg/ml浓度时,对志贺氏、宋内氏、斯氏及弗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,多次接触培养后能产生显著的抗药性。
2.收缩血管:20%水煎剂0.2ml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。马齿苋对血管有显著的收缩作用。
3.兴奋子宫:临床及动物实验均表明马齿苋对子宫有收缩作用。收缩子宫的有效成分可能为氯化钾。
4.兴奋肠平滑肌:大鼠回肠离体实验表明,马齿苋制剂与前列腺素E和新斯的明有类似的兴奋肠平滑肌的作用。
5.利尿:此药有一定的利尿作用,可能与其所含钾盐与尿素有关。
6.促进溃疡愈合:马齿苋能促进上皮细胞的增长,可能与含大量胡萝卜素有关,测定马齿苋每100g中胡萝卜素为2.23mg。
7.对代谢的影响:马齿苋的水溶及脂溶抽提物能延长某些四氧嘧啶糖尿病兔的生命,但不影响血糖水平,故可能是改善了动物脂代谢的紊乱。
-
参考文献:
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