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蛋参

  • 音译名: 聂哇
  • 分类: 藏药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药名: 鸡蛋参
  • 类别: 藏药
  • 民族药名: 聂哇
  • 民族药名出处: /
  • 药材来源: 为桔梗科植物鸡蛋参的干燥块根。
  • 出处: /
  • 功效: 清热,
  • 主治: 感冒

基原信息

  • 来源生物拉丁名: Codonopsis convolvulacea Kurz.
  • 药物分类: 植物药
  • 来源生物形态: 多年生缠绕性草本,有白色乳汁。茎细软,径约1mm,分枝多数,平滑。叶小,长卵形或披针形,顶端钝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边缘具疏齿,长1.5~2cm,宽6~7mm,腹面绿色,背面淡绿色,两面无毛,背面主脉和支脉较清晰,柄细,长2~3mm。花单一,顶生,蓝色;花梗长,花长约2cm,细弱;花萼陀螺形,裂片5,开展,长圆形,顶钝;花冠辐射状,基部连合,长圆形,长约1cm,顶端近圆形;雄蕊内藏,花药明显,比花丝长,长3~4mm,棍棒状;子房3室,半下位,柱头3裂,裂片长圆状卵形,表面有毛。花期7月。
  •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生于海拔1200~4000m的山地草坡或灌丛中。分布于西藏南部、四川西部、云南等地。
  • 栽培与养殖: /
  • 代用药: 同科同属植物辐冠党参Codonopsis convolvulacea subsp. vinciflora (Kom.) Hong. 大线吊葫芦Codonopsis convolvulacea var. forrestii (Diels) Tsoong. 松叶党参Codonopsis con-volvulacea var. pinifolia Hand.-Mazz. 的根亦作本品入药。
  • 采收加工: 秋季挖根,洗净晾干。
  • 炮制方法: /
  • 性状鉴别: 性状鉴别:根块状,近于卵球状或卵状,长2.5~5cm,直径1~1.5cm,表面灰黄色,上端具短细环纹,下部则疏生横长皮孔,干燥时表皮呈不规则开裂。质硬。味微苦而涩。
  • 显微鉴别: /
  • 理化鉴别: /

药物运用

  • 性味归经: 味甘,性平。 《晶珠本草》:味甚甘。 《藏药配方新编》:味甘,性平。 《新编藏医学》:味甘,性平。 《藏医百科全书》:味甘,性平。
  • 用法用量: 常配方用,6~ 9g。
  • 考证: 《晶珠本草》记载:聂哇治感冒、胸急热痛。本品生长在草木丛间,攀援其他植株而生,鳞茎个大,味甚甘,花状如蓝紫菀花。《形态比喻》记载:聂哇生长在阴山坡,叶细,花状如绿绒蒿的花,蓝色,攀援其他植株而生,根状如酥油皮袋,功效增强嗅觉,开胃,止呃逆。《自然之底》记载:聂哇治脉寒症。《蓝琉璃》记载:聂哇攀援农作物生长,常生于阴面山坡。根如一圆团,味较甘;叶细,色绿,状如新鲜的马兜铃(藏药名:哇力嘎);花近似于绿绒蒿。其种子治脉热病、心热病。《祖先口述》记载:聂哇治胸刺痛、感冒。本品攀援农作物而生长,花蓝色。 从记载看,聂哇的正品应为本品,今西藏、青海、云南用法一致,系缠绕性草本,块根个大卵状或卵球状;叶细小,长披针形,花蓝色等与上述记载相符。但有人将聂哇译为贝母或百合是没有根据的,就其后者的叶形、鳞茎等特征应为典载藏药阿贝卡,二者区别如下: 1.缠绕草本,花蓝色,块根卵球状,不分瓣,--聂哇 2.直立草本,花红紫色且有斑点,鳞茎白色,如蒜头,--阿贝卡
  • 制剂: /
  • 选方: 十味龙胆丸:高山龙胆50g,鸡蛋参25g,螃蟹甲25g,羽叶点地梅50g,贝母25g,唐古特马尿泡子5g,甘草25g,藏木香40g,黄花杜鹃250g,小檗皮250g,粉碎成细粉,混匀,马牙糖水泛丸,干燥,即得。可治咳嗽、痰粘稠咳吐不畅、气喘。用于喉热病、肺热病。口服,每服3g,每日2~3次。
  • 注意事项: /

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 /
  • 药理作用: /
  • 参考文献: /

其他少数民族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