蒺藜

说明书

【饮片名称】

蒺藜《毛诗传》

汉语拼音
Jili

拉丁名
TRIBULI FRUCTUS

异名
蒺藜《本草衍义》;
茨《诗经》;
蒺藜子、旁通、屈人、止行、豺羽、升推《神农本草经》;
即藜《名医别录》;
蒺藜子《药性论》;
蒺藜《圣惠方》;
蒺藜《御药院方》;
蒺藜《医学入门·本草》;
休羽《本草纲目》;
旱草《本草经解》;
三角蒺藜《本草求真》;
三角刺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;
八角刺《青海药材》;
蒺骨子、野菱角、地菱《江苏植物药材志》;
蒺藜中药材品种论述》;
蒺藜蓇葖《山东中药》;
蒺藜狗子(吉林、辽宁、四川);
七里丹(湖南);
陀罗刺(甘肃);
菱角刺(四川西昌)。

【药材图片】

【来源】

本品为蒺藜科植物蒺藜 Tribulus terrestris L. 的干燥成熟果实。主产于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,晒干,打下果实,除去杂质。以饱满坚实、色黄绿者为佳。

【药性】

性味
辛、苦,微温;有小毒。

归经
归肝经。

【功效】

平肝解郁,活血祛风,明目,止痒。

【临床应用】

1.肝阳上亢,头痛眩晕
本品味苦降泄,主入肝经,有平抑肝阳之功。用于肝阳上亢,头痛眩晕等症,常与钩藤珍珠母、菊花等药同用。
2.肝郁气滞,胸胁胀痛,乳闭胀痛
本品辛散苦泄,有疏肝解郁之效,治疗肝郁气滞,胸胁胀痛,可与柴胡香附青皮等疏理肝气药配伍。治疗妇女产后肝郁气滞,乳汁不通,乳房胀痛,可单用本品研末服用,或配伍穿山甲王不留行等通经下乳药。
3.风热上攻,目赤翳障
本品味辛,能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,为祛风明目之要药。用治风热目赤肿痛,翳膜遮睛,多与菊花蔓荆子决明子等同用。
4.风疹瘙痒,白癜风
本品轻扬疏散,有活血祛风止痒之功。治疗风疹瘙痒,常与防风荆芥地肤子等祛风止痒药配伍。治疗白癜风,可单用本品研末冲服,亦可制成酊剂外用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药典用法用量
6~10g。

其他用法用量参考
1.内服:入丸、散。
2.外用:适量,煎水洗,或研末调敷。

【注意事项】

1.本品辛苦性燥,易伤阴分,阴虚血燥者忌用。
2.血虚气弱者慎服。
3.本品苦辛,行气活血,孕妇慎用。

【妊娠及哺乳】

孕妇慎用。

【毒性】

1.本品有小毒。
2.蒺藜中毒后可见乏力、嗜睡、头昏、恶心呕吐、心悸、唇甲及皮肤黏膜呈青紫色、猩红热样药疹,严重者出现肺水肿、呼吸衰竭,并可引起高血红蛋白而产生窒息。

【鉴别用药】

1.生蒺藜与炒蒺藜
二者为蒺藜的不同炮制品种,由于炮制方法不同,作用亦各有偏重。生蒺藜善于疏散肝经风热而有明目退翳之效,用治风热上攻,目赤翳障,并长于祛风止痒,用于风疹瘙痒。炒蒺藜辛散之性减弱,长于平抑肝阳,解郁通经,常用治头痛眩晕,乳汁不通。
2.蒺藜石决明
二者均能平肝明目,用治头痛眩晕及目赤翳障。然蒺藜又能解郁活血,祛风止痒,可用治胸胁胀痛,乳闭乳痈,风疹瘙痒。石决明咸寒质重,凉肝镇肝又能滋养肝阴,无论实证、虚证之目疾均可应用,善治阴虚阳亢之头痛眩晕。
3.蒺藜沙苑子
二者均有明目之功。然蒺藜辛以行散,善于疏散肝经风热而能明目退翳,多用治风热上攻,目赤翳障。沙苑子味甘能补,长于补肝肾而明目,多用治肝肾不足,目暗不明,头昏眼花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主要含甾体皂苷类成分:刺蒺藜皂苷A-E等;黄酮类成分:刺蒺藜苷、山柰酚、槲皮素等。还含有挥发油、脂肪酸等。

【药理作用】

本品水浸液及乙醇浸出液对麻醉动物有降压、利尿作用。生物碱及水溶部分均能抑制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。此外,还有抗心肌缺血、降血脂、降血糖、抗衰老、抗过敏等作用。

【参考文献】

1.国家药典委员会.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.2020年版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20.367
2.钟赣生.中药学.第十版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6.347-348
3.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《中华本草》编委会.中华本草(上册):精选本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8.942-948
4.张廷模,彭成.中华临床中药学.2版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5.963-966
5.国家药典委员会.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:中药饮片卷.2015年版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7.1029-1033
  • 饮片名称

  • 药材图片

  • 来源

  • 药性

  • 功效

  • 临床应用

  • 用法用量

  • 注意事项

  • 妊娠及哺乳

  • 毒性

  • 鉴别用药

  • 化学成分

  • 药理作用

  • 参考文献

相关分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