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罗勒
- 基本信息
- 基原信息
- 药物运用
- 现代研究
- 其他傣药推荐
- 其他少数民族药
基本信息
-
中药名:
毛罗勒
-
类别:
傣药
-
民族药名:
广锅
-
民族药名出处:
《西双版纳傣药志》、(德宏)
-
药材来源:
为唇形科植物毛罗勒的全草。
-
出处:
《中华本草》傣药卷
-
功效:
解毒透疹,除风利湿,散瘀止痛。
-
主治:
主治“鲁旺洞亮冒沙么”(小儿麻疹透发不畅),“害埋,唉”(高热,咳嗽),“割鲁了多温多约”(产后体弱多病),“阻伤”(跌打损伤),“拢梦曼”(荨麻疹),“接崩短嘎”(脘腹胀痛)。
基原信息
-
来源生物拉丁名:
Ocimum basilicum L.var. pilosum (Willd.)Benth.
-
药物分类:
植物药
-
来源生物形态:
毛罗勒 Ocimum basilicum L.var.pilosum(Willd.)Benth.又名:疏柔毛罗勒《中国植物志》。 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20~80cm。全株芳香。茎四方形,多分枝上升,表面通常紫绿色,被疏柔毛。叶对生,长圆形,长2.5~5cm,宽1~2.5cm,边缘有疏锯齿或全缘;叶柄长1.5cm,密被疏柔毛。轮伞花序顶生,呈间断的总状排列,每轮生花6朵,或更多;花轴长而被有密柔毛;苞片卵形而小,边缘具毛;花萼管状,先端5裂,上面1片特大,近于圆形,其余4片较小,呈锐三角形;花冠2唇形,白色或淡红色,长约9mm,上唇的4裂片几相等,裂片近圆形,边缘浅啮蚀状,下唇1片椭圆形,全线;雄蕊4,2强,均伸出于花冠外,花药2室,靠合;子房4裂,花柱完全着生于子房底部,柱头2裂。小坚果4粒,卵形至长圆形,长约2mm,暗褐色。花期7~9月,果期8~10月。
-
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
生于低山、平坝、荒地中。分布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地区。多为栽培。
-
栽培与养殖:
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潮湿气候。以排水好,肥沃的砂质或腐殖质壤上为佳。
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:4~5月上旬播种,播后覆薄土,浇水,15d左右出苗。苗高10cm左右间苗,按行株距30cm×15cm留苗。
田间管理 经常注意浇水、松土、除草、施肥。
-
代用药:
/
-
采收加工:
9月采收,除去泥土,切段晒干备用。
-
炮制方法:
/
-
性状鉴别:
/
-
显微鉴别:
/
-
理化鉴别:
/
药物运用
-
性味归经:
味辣,气香,性温。入风塔。
-
用法用量:
内服:煎汤或泡服,3~10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。
-
考证:
/
-
制剂:
/
-
选方:
1.治“鲁旺洞亮冒沙么”,“害埋,唉”,“割鲁了多温多约”毛罗勒3~10g,煎汤内服。(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)
2.治“阻伤”毛罗勒、膏桐叶鲜品各适量。捣烂,包敷患部。(勐腊县傣医波儿验方)
3.治“拢梦曼”毛罗勒根5g。捣烂,开水泡服。(勐腊县傣医波溜燕验方)
4.治“接崩短嘎”毛罗勒籽15g,蔓荆子15g,板蓝根15g,鸭嘴花15g,云实根15g,缅桃树根15g,藤子15g。煎服。(德宏州傣医板恩唤验方)
-
注意事项:
/
现代研究
-
化学成分:
全草挥发油中分得7种化合物:爱草脑(es-tragole),芳樟醇(linaloo),l,8一桉叶素(l,8-cineole),罗勒烯(ocimene),芳樟醇乙酸酯(linalyl acetate),丁香油酚(eugenol)和1一表二环倍半水芹烯(1-epibicyclosesquiphellandrene)[1]。
-
药理作用:
药理实验表明,毛罗勒挥发油有平喘祛疾、抑菌效能。挥发油中含的芳樟醇可能是有效物质。水煎剂有祛痰止咳作用[1]。
-
参考文献:
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