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药

  • 音译名: 格格勒曼巴
  • 分类: 藏药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药名: 没药
  • 类别: 藏药
  • 民族药名: 格格勒曼巴
  • 民族药名出处: /
  • 药材来源: 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及同属植物的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。
  • 出处: /
  • 功效: 清疫疠。
  • 主治: 治龙毒、疫疽、疔疮。

基原信息

  • 来源生物拉丁名: Commiphora mgrrha Engler.
  • 药物分类: 植物药
  • 来源生物形态: 灌木或矮乔木,高3m。树干粗,具多数不规则尖刺状粗枝;树皮薄,光滑,常有片状剥落,淡棕色至灰色。叶单生或丛生,多为三出复叶,小叶倒长卵形或倒披针形,中央一片较大;叶柄短,总状花序腋生或丛生于短枝上,具雄花、雌花或两性花,萼杯状,宿存,花冠4瓣,白色,雄蕊8;子房3室。核果卵形,棕色。种子1~3枚,花期夏季。
  •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产于非洲东北部的索马里、埃塞俄比亚、阿拉伯半岛南部及印度等地。以索马里所产没药最佳。
  • 栽培与养殖: /
  • 代用药: /
  • 采收加工: 11月至次年2月间将树刺伤,树脂由伤口或裂缝口自然渗出(没药树干的韧皮部有多数离生的树脂道,受伤后,附近的细胞逐渐破坏,形成大型溶生树脂腔,内含油胶树脂),初为淡黄白色液体,在空气中渐变为红棕色硬块。采后拣去杂质。
  • 炮制方法: /
  • 性状鉴别: 性状鉴别: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成团块,大小不一,一般直径约2.5cm,有的可达10cm。表面红棕色或黄棕色,凹凸不平,被有粉尘。质坚脆,破碎面呈颗粒状,带棕色油样光泽,并常伴有白色斑点或纹理;薄片半透明或近透明。与水共研形成黄棕色乳状液。气香而特异,味苦而微辛。以块大、色红棕、半透明、微粘手、香气浓而持久、杂质少者为佳。
  • 显微鉴别: /
  • 理化鉴别: 理化鉴别:(1)粉末遇硝酸呈紫色。 (2)本品乙醚浸出物或挥发油置蒸发皿中,待乙醚挥散后,用溴或发烟硝酸蒸气接触皿底残渣,即呈紫红色。

药物运用
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苦,性凉。 《晶珠本草》:味苦。 《味气鬘》:性凉,重。 《藏药配方新编》:味苦,性凉。 《新编藏医学》:味苦,性凉。 《藏医百科全书》:味苦,性温。
  • 用法用量: 常配方用,0.6~1.5g。
  • 考证: 历史记载详见格格勒(安息香)一节的记述。 附安息香:《晶珠本草》记载:格格勒清疫疠,治疫疽、疔疮。本品产于印度、尼泊尔、克什米尔等地,为安息香树的树脂。常分两种,上品产于阿巴窝若山区,黄色或白色,半透明;下品为麦拉虫吃了安息香树脂后排出的粪便,纤维短,黑色,粘有土砂,状如鼠粪,称为西珠玛格格勒。不论哪一种,均味苦,火中燃烧时溶化,无残渣、气味芳香者,质佳。燃烧后留下黑色残渣,系混有杂质;火中可熔化,而气味不香者,系混有松香等物;火中不熔化,而有爆裂声,有毒气味者,为生物黄水制成品,颜色鲜艳,半透明,是假药。应当注意区分。 《味气铁鬘》记载:格格勒性凉、重;治新旧肝病。 据查证,上品为安息香,下品为胶质没药。没药因含杂质较多,可入药,质劣。有些地区以乳香代用,系误用。乳香为贝鸽尔的代用品,贝鸽尔的异名为格格勒嘎保,本品异名为格格勒那保,是两种不同的药,应注意区分。
  • 制剂: /
  • 选方: 方一:七味牛尾篙汤:牛尾蒿没药麝香、黑冰片紫草茸、茜草、镰形棘豆。粉碎成粗粉,混匀,即得。用于疫疠。水煎服。 方二:六锐散:诃子150g,红花150g,纤毛婆婆纳150g,广木香75g,没药75g,麝香75g。粉碎成细粉,混匀,即得。功效清热凉血。用于血病头痛,兼患目生障翳。口服,每服3g,每日2~3次。
  • 注意事项: /

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 /
  • 药理作用: 水浸剂用试管稀释法试验,1:2浓度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 制作用。所含挥发油对霉菌有轻度抑制作用。
  • 参考文献: /

其他少数民族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