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棱瓜子

  • 音译名: 色借美朵
  • 分类: 藏药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药名: 波棱瓜子
  • 类别: 藏药
  • 民族药名: 色借美朵
  • 民族药名出处: /
  • 药材来源: 为葫芦科植物波棱瓜的燥种子。
  • 出处: /
  • 功效: 清热解毒
  • 主治: 用于赤巴病、肝病、胆病、消化不良

基原信息

  • 来源生物拉丁名: Herpetospermum pedunculosum(Ser.)Baill.
  • 药物分类: 植物药
  • 来源生物形态: 草质藤本。茎纤细,具疏毛或近无毛,叶膜质互生,卵形,长6~12cm,宽4~9cm,先端尾状渐尖,基部耳垂形,边缘有不规则的细锯齿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两面有疏柔毛;叶柄有毛细长,长4~8(~10)cm;卷须2叉,近无毛。花大,黄色,雄花序总状,具5~10朵花,或稀单生并和花序同生于一叶腋,有疏柔毛;花梗长2~6cm,疏生长柔毛;花萼筒被短柔毛,上部膨大,长2.5cm,顶端直径8~9mm,基部径2mm,裂片直,长9~10mm;花瓣椭圆形,急尖,长20~22mm,宽12~14mm,无退化雄蕊;子房长椭圆形,3室,每室有胚珠4~6颗。果梗很粗壮,果阔长圆形,基部截形,顶端不明显三裂,有不规则波状棱脊,长约12mm,宽5mm,果瓣3,由中轴分裂几达基部,花果期7~9月。
  •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生长于海拔2300~3500m的路边、山坡灌木丛中、林缘。分布于中国西藏、四川、云南等地;印度东北部、尼泊尔也有。
  • 栽培与养殖: /
  • 代用药: /
  • 采收加工: 9~10月采收成熟果实,晒干,取出种子。
  • 炮制方法: /
  • 性状鉴别: 性状鉴别:本品略呈扁长方形,长1~1.5cm,宽4~7mm。表面棕褐色,粗糙不平,有新月状凹陷,一端有三角形突起,另端渐薄,略呈楔形,顶微凹,两侧稍平截,边缘凸起,中间有一条棱线。种皮硬革质;种仁1粒;外为暗绿色菲薄的胚乳,内有乳白色子叶2片,富油性。气微,味苦。
  • 显微鉴别: 显微鉴别:粉末鉴别:灰绿色。种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呈类多角形或不规则形,直径约76μm,壁稍弯曲或平直,碎片少见。种皮下皮细胞2~4列,细胞较少,壁厚,胞腔内含灰棕色物。种皮厚壁细胞较大,棕色,形状多样,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或长圆形,壁波状弯曲,有的呈短分枝状,直径40~51μm,长约153μm,有的薄厚不均,木化,具网状裂缝,孔沟较密。星状细胞为内、外种皮的通气组织,淡黄色或几无色,细胞不规则,分枝似星状,连结成团,界限不甚分明,长短不一,直径12~25μm,壁厚,木化,胞腔不规则,有孔沟。石细胞为种皮厚壁细胞,形大,细胞形状不规则,界限不清,长约120μm,直径23~76μm,壁波状弯曲,层纹清晰,孔沟不明显。内胚乳细胞充满小糊粉粒,直径2μm以下。子叶细胞淡黄色,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。色素块散在,黄棕色或红棕色,大小不一。气腥,味苦。
  • 理化鉴别: /

药物运用
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苦,性寒。
  • 用法用量: 配方用,3~6g。
  • 考证: 《晶珠本草》记载:波棱瓜子清腑热、赤巴热。在园中种植,居地和姜地等处也有未种植而零星生长的。《形态比喻》中记载:波棱瓜茎细长,叶大,花黄色,有光译,种子如木匠钻头,植株攀援其他植物而生长。《计算日月轮》记载:波棱瓜子性凉、锐,治赤巴入脏腑。 各地用药基本一致。西藏栽培的品种即本品。西藏尚用西藏赤瓝 (又名:波棱瓜、王瓜Thladiantha  setispina  A.M.Lu et Z.Y.Zang),今甘肃夏河藏医院用木鳖子Momordicacohinchincnsis  (Lour)  Spreng.代,可能受蒙医用法所致。此外,云南迪庆尚用果皮、种皮和花入药,功效相同,果皮又治痔疮,种皮能催吐、下泻。
  • 制剂: /
  • 选方: 方一:十三味唐古特乌头散:唐古特乌头30g,波棱瓜子25g,麻花艽獐牙菜、西伯利亚紫堇、苦菜各15g,短管兔耳草12g,小檗中皮15g,角茴香12g,腰草12g,牛黄15g,红花21g,止泻木子40g,另加红耳鼠兔粪膏适量。清热解毒,凉肝利胆。用于胆热症。 方二:九味牛黄散:牛黄15g,红花25g,五脉绿绒蒿5g,马兜铃25g,獐牙菜25g,红耳鼠兔粪膏15g,川木香5g,西伯利亚紫堇5g,波棱瓜子5g,白糖为引。清肝火,凉血热。主治肝劳伤,肝热,肝脏坏血增盛,培根木布症。 方三:七味熊胆散:熊胆3g,波棱瓜子15g,止泻木子18g,香附12g,唐古特乌头15g。马兜铃12g,矮紫堇10g,白糖为引。清热解毒,消积导滞。主治大、小肠热,因血胆所致之热症下利。 方四:波棱瓜子汤:波棱瓜子、白檀香丁香。共研内服。可治热增盛于脾。方五:七味豆蔻散:小豆蔻草果丁香红花獐牙菜、宽筋藤波棱瓜子,白糖为引。主治热增盛于脾。
  • 注意事项: /

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 /
  • 药理作用: /
  • 参考文献: /

其他少数民族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