珍珠草

  • 音译名: 芽害巴
  • 分类: 傣药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药名: 珍珠草
  • 类别: 傣药
  • 民族药名: 芽害巴
  • 民族药名出处: 《西双版纳傣药志》
  • 药材来源: 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全草。
  • 出处: 《中华本草》傣药卷
  • 功效: 清火解毒,利尿排石,凉血止血涩肠止泻
  • 主治: 主治“拢牛哈占波”(小便热涩疼痛,尿路结石),“把办哦勒”(外伤出血),“接短鲁短,拢蒙沙嘿”(腹痛腹泻,赤白下痢)。

基原信息

  • 来源生物拉丁名: Phyllanthus urinaria L.
  • 药物分类: 植物药
  • 来源生物形态: 叶下珠 Phyllanthus urinaria L. 一年生小草本,高10~40cm。茎直立,分枝,通常带赤红色。单叶互生,呈2列,极似羽状复叶,具短柄或近于无柄;叶片长椭圆形,长5~18mm,宽2~6mm,先端斜尖或钝或有小凸尖,基部圆形或稍偏斜,全缘,仅下面近边缘处有毛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,无花瓣;雄花2~3朵,簇生于叶腋,萼片6,雄蕊、花盘腺体6,分离,与萼片互生,无退化子房;雌花单生于叶腋。蒴果扁球形,无果柄,径约3mm,红棕色,表面有小凸刺或小瘤体。种子三角状卵形,淡褐色,有横纹。花期6~8月,果期9~10月。
  •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生于海拔100~1900m的田边草丛、旷地、山坡路旁。分布于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和云南等地。
  • 栽培与养殖: /
  • 代用药: /
  • 采收加工: 夏、秋采收全草,捡去杂质,晒干或鲜用。
  • 炮制方法: /
  • 性状鉴别: /
  • 显微鉴别: /
  • 理化鉴别: /

药物运用

  • 性味归经: 味甘,性凉。入水、土塔。
  • 用法用量: 内服:煎汤,10~15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烂敷。
  • 考证: /
  • 制剂: /
  • 选方: 1.治“拢牛哈占波”珍珠草15g,野芦谷根20g。煎服。(景洪市傣医波波验方) 2.治“把办哦勒”珍珠草鲜品适量,捣烂外敷患处。(景洪市傣医波为三验方) 3.治“接短鲁短,拢蒙沙嘿”珍珠草15g,煎服。(景洪市傣医波波验方)
  • 注意事项: /

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 全草含并没食子酸(e11agic acid),3,4,3’一三一O一甲基并没食子酸(3,4,3-tri-O-methylellagic acid),琥珀酸(succinic acid),阿魏酸(ferulic acid),β一谷甾醇一β-D-葡萄糖苷(β-sitosterol-β-D-glucoside),没食子酸(gallic acid)[1],三十烷醇(triacontanol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三十烷酸(triacontanoicacid)[2],豆甾醇(stigmasterol),羽扇豆醇(lupeol),三十二烷酸(dotriacontanoic acid),豆甾醇一3-O-β-D-葡萄糖苷(stigmasterol-3-O一β-D-glucosde)[3]。
  • 药理作用: 1.保肝作用 给感染鸭乙肝病毒(DHBV)的重庆麻鸭灌服珍珠草煎剂,使鸭血清DHBV脱核糖核酸(DNA)滴度明显下降[1];珍珠草有效成分可降低血清中DHBV DNA和DNA多聚酶,对小鼠肝损伤有明显防治作用[2]。 2.抗菌作用 100%珍珠草煎剂对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[3]。
  • 参考文献: /

其他少数民族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