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沉香

  • 音译名: 阿尔加
  • 分类: 藏药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药名: 白沉香
  • 类别: 藏药
  • 民族药名: 阿尔加
  • 民族药名出处: /
  • 药材来源: 为木樨科植物白花丁香的枝杆。
  • 出处: /
  • 功效: 清心热。
  • 主治: 治心热病、妇科诸病。

基原信息

  • 来源生物拉丁名: Syringa vulgaris L. var. alba West.
  • 药物分类: 植物药
  • 来源生物形态: 灌木,高2~3m,枝粗壮,幼时绿色,后变褐色至灰色,无毛。叶对生,卵圆形或阔卵形,长2.5~5cm,宽2~4cm,先端渐尖,全缘,基部截形或楔形,稀为亚心脏形,两面无毛,叶柄长1~2cm。圆锥花序长4~17cm;总梗被白粉,小花梗长约1mm;花白色,径约1cm,花萼小,钟形,顶端具4浅齿,宿存,果期稍膨大;花冠筒细长,长0.8~1.2cm,长于萼筒,花冠裂片4,钝圆形;雄蕊2,贴生于花冠筒。蒴果扁圆形,由2个心皮组成,2室,每室有种子2粒。花期6月。
  •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/
  • 栽培与养殖: /
  • 代用药: /
  • 采收加工: 5~6月,采集枝杆,除去粗皮,晾干。
  • 炮制方法: /
  • 性状鉴别: 性状鉴别:本品茎呈圆柱形,表面灰褐色,具纵皱沟和突起的小枝痕。质硬,断面黄白色,纤维状,不平坦,木质部呈放射状排列。气微,味微苦。
  • 显微鉴别: 显微鉴别:茎横切面:木栓层由数列木栓细胞组成,木化,皮层略宽,细胞皱缩,石细胞群散在;韧皮部外方为石细胞环带,石细胞壁厚;韧皮部窄,韧皮细胞壁薄;形成层成环。木质部宽广,导管2~3个成群,木射线2列细胞,中心有髓。 粉末鉴别:黄白色,气微,味微苦。石细胞淡黄色,类圆形、椭圆形、类三角形或多角形,直径18~20(~36)μm,细胞壁较厚,约至12μm,孔沟有分叉,强木化。皮层纤维成束或散在,淡黄色,呈长条形,末端倾斜或平截,直径12~18μm,长约192μm,微木化。木纤维黄色或淡黄色,呈长棱形,末端渐尖,直径10~14μm,长约180μm,壁厚4~6μm,木化,纹孔及孔沟明显。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~30μm,纹孔较密;网纹导管较少,长约200μm。木栓细胞黄色,表面观类多角形,壁稍厚,木化。
  • 理化鉴别: /

药物运用
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苦,性平、重。
  • 用法用量: 常配方用,6~9g。
  • 考证: 详见阿尔那合(沉香)的记载。 附沉香:出自《名医别录》;1、《南方草木状》:蜜香、沉香、鸡骨香、黄熟香、栈香、青桂香、马蹄香、鸡舌香,案此八物,同出于一树也。交趾有蜜香树,斡似柜柳,其花白而繁,其叶如橘。钦取香,伐之经年,其根斡枝节,各有别色也。木心与节坚黑,沉水者为沉香;与水面平者为鸡骨香;其根为黄熟香;其斡为栈香;细枝紧实未烂者,为青桂香;其根节轻而大者为马蹄香;其花不香,成实乃香,为鸡舌香。珍异之木也。2、《铁围山丛谈》:香木,初一种也,膏脉贯溢,则其结沉实,此为沉水香。然沉水香其类有四:谓之熟结,自然其间凝实者也;谓之脱落,因木朽而自解者也;谓之生结,人以刀斧伤之而后膏脉聚焉,故言生结也;谓之蛊漏,因伤蠹而后膏脉亦聚焉,故言蛊漏也。自然脱落为上,而其气和,生结、蛊漏,则其气烈,斯为下矣。沉水香过四者外,则有半结半不结,为弄水沉、弄水香者,蕃语名婆菜者是也。因其半结则实而色黑,半不结则不大实而色褐,好事者故谓之鹧鸪斑是也。婆菜中则复有名水盘头,水盘头结实厚者亦近乎沉水香,但香木被伐,其根盘必有膏脉涌溢,以涌溢故亦结,但数为雨淫,其气颇腥烈,故婆菜中水盘头为下矣。余虽有香气,既不大凝实。若是一品,号为笺香。大凡沉水、婆菜、笺香此三名尝出于一种而每自有高下,其品类名号为多尔,不谓沉水、婆菜、笺香各别有种也。三者其产占城则不若真腊,真腊不若海南黎峒,又皆不若万安、吉阳两军之间黎母山,至是为冠绝天下之香,无能及之矣。3、《本草衍义》:沉香,岭南诸郡悉有之,旁海诸州尤多。今南恩、高、窦等州,惟产生结香。沉之良者,惟在琼崖等州,俗谓之角沉。黄沉乃枯木中得者,宜入药用。依木皮而结者,谓之青桂,气尤清。在土中岁久,不待?剔而成结,谓之龙鳞。亦确创之自卷,咀之柔韧者,谓之黄蜡沉,尤难得也。然《经》中止言疗风水毒肿,去恶气,余更无治疗,今医家用以保和卫气,为上品药,须极细为佳。今人故多与乌药磨服,走散滞气,独行则势弱,与他药相佐,当缓取效,有益无损。余药不可方也。
  • 制剂: /
  • 选方: 方一:十七味沉香散沉香200g,宽筋藤75g,诃子50g,余甘子50g,毛诃子50g,马钱子150g,川西小黄菊50g,刀豆25g,广木香50g,丁香100g,肉豆蔻100g,安息香50g,萝卜75g,棒锤150g,野兔心100g,广酸枣250g,野牛心50g。粉碎成细粉,混匀,即得。用于龙病、血龙病。口服,每服3g,每日2~3次。 方二:十一味维命散沉香50g,肉豆蔻22.5g,广酸枣40g,天竺黄75g,白云香25g,广木香40g,诃子125g,木棉花30g,丁香25g,野牛心血50g,阿魏50g。以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,混匀,即得。一日2次,一次2g。镇静安神。用于“索隆”病引起的神志紊乱、惊悸、哑结、失眠多梦、头晕目眩。
  • 注意事项: /

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 /
  • 药理作用: /
  • 参考文献: /

其他少数民族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