矩叶酸藤果
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矩叶酸藤果的概览。矩叶酸藤果又名麻桂荒,归类于傣药,为紫金牛科植物多脉酸藤子的果实和根,可清火解毒,利水消肿,驱虫。
此外,还有更多关于矩叶酸藤果的基本信息,如基本信息、药物运用、现代研究......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。
- 音译名: 麻桂荒
- 分类: 傣药
基本信息
- 中药名: 矩叶酸藤果
- 类别: 傣药
- 民族药名: 麻桂荒
- 民族药名出处: 《西双版纳傣药志》、(德宏)
- 药材来源: 为紫金牛科植物多脉酸藤子的果实和根。
- 出处: 《中华本草》傣药卷
- 功效: 清火解毒,利水消肿,驱虫。
- 主治: 主治“说凤令兰”(口舌生疮),“拢泵”(水肿),“多短”(肠道寄生虫)。
基原信息
- 来源生物拉丁名: Embelia oblongifolia Hemsl.
- 药物分类: 植物药
- 来源生物形态: 多脉酸藤子 Embelia oblongifolia Hemsl.又名:断骨藤、多脉信筒子《中药大辞典》。 藤状灌木,高1~3m。茎圆柱形,通常直立,黄褐色,有多数皮孔。叶互生,技外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2.5~8cm,宽1.5~3.5cm,先端钝或圆,基部楔形,上部边缘有粗锯齿,侧脉多至10~15对以上;叶柄长6~8mm。短总状花序腋生,长12mm;花梗长2~3mm;花小;萼片5,著裂片披针形;花冠5;雄蕊着生于花瓣基部。浆果扁球形,成熟时黄红色,内有种子1粒。花期10月至次年2月,果期11月至次年3月。
-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生于海拔700~1900m的山谷、溪边、河边密林中。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和云南等地。
- 栽培与养殖: /
- 代用药: /
- 采收加工: 秋、冬季采收,晒干备用。
- 炮制方法: /
- 性状鉴别: /
- 显微鉴别: /
- 理化鉴别: /
药物运用
现代研究
- 化学成分: 果实含摁贝素(embelin),二异丁胺摁贝酸盐[1]。
- 药理作用: 果实中的摁贝素有驱绦虫作用,一般剂量为0.2~0.4g,过量可中毒,泻下作用很轻,应用时须同时服泻药,从尿中排出,能使尿导棕红色[1]。
- 参考文献: /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