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灰石

  • 音译名: 多塔
  • 分类: 藏药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药名: 石灰石
  • 类别: 藏药
  • 民族药名: 多塔
  • 民族药名出处: /
  • 药材来源: 为碳酸盐类方解石族矿物的石灰石。
  • 出处: /
  • 功效: 温胃除痰,化瘀破积。
  • 主治: 治胃中寒痰凝结不化。

基原信息

  • 来源生物拉丁名: Calcium carbonate.
  • 药物分类: 矿物药
  • 来源生物形态: /
  •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方解石的隐晶质集合体。产于半深至深海相沉积岩层中,成层状、块状,常含铁、镁等杂质。亦有湖相沉积的泥重灰岩及生物的残骸,系生物化学作用的产物。颜色变化甚大,视其所含杂质的种类及多少而定。产于西藏、青海、甘肃等省区。南方各地亦产。
  • 栽培与养殖: /
  • 代用药: /
  • 采收加工: 石灰岩经煅烧后称为生石灰,生石灰遇水则成消石灰;暴露空气日久,呈不溶状态称熟石灰;熟石灰年久日深,称为风化石灰;以生石灰入水中搅拌,其澄清液称石灰清液,石灰清液上之浮冰状物称石灰冰。
  • 炮制方法: 石灰石炮制:将石灰石粉碎成拇指大小,置无烟的炭火上煅至白色,放入瓦缸中。治胃病的加青稞头酒,其他可用牛奶或水浸没,密封,用时取出即可。
  • 性状鉴别: 性状鉴别:生石灰为不规则块状,白色或灰白色,打破有牛羊焦角气味,质硬,体轻,不透明,比重3.4。露置空气中易风化成白色粉末。 熟石灰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,偶见块状物,密度2.3。偶见含有白云母鳞片和方解石等。 方解石结晶粒度一般为0.05~0.15mm;并常有石英,粒度略小于方解石,集中成团分布于方解石颗粒间。白云母鳞片及细粉散的碳质,构成细条纹,断续定向分布。 中医石灰炮制方法有三种: 1.冷制法:石灰石经烧热后,待冷却投入水中者。 2.平制法:石灰石经烧热后,投入酪浆中者。 3.热制法:石灰石经烧热后,乘热泡入酒中者。 用各种方法炮制,必须认真细微,如炮制不精,成为菜籽状之颗粒者,其毒甚剧,服之令人胃火被刼,脉道阻塞,以致引起剑突痰,垢痰,水肿病及痞瘤病等各种疾病。 烧石灰之石块,以打碎时有烧焦的牛羊角气味者为优。《晶珠本草》记述,可供烧灰的石块,颜色有五,六种,作用也不同。
  • 显微鉴别: /
  • 理化鉴别: 理化鉴别:1.易溶于酸,微溶于水。 2.生石灰遇水,则成消石灰,即氢〔Ca(OH)(2)〕。 3.熟石灰在空气中置露时久,吸收空气中的二化碳变成不溶性的碳酸(CaCO(3))。 4.本品的水溶液火焰为砖红色,加硫酸产生白色沉淀。

药物运用
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辛,性温;有毒。
  • 用法用量: 配方用,3~5g。
  • 考证: 据《晶珠本草》记述:石灰石治胃痰邪聚滞。让钧多吉说:“石灰乳汁可治各种腑病。”本品分为白、淡蓝、灰白、淡红、深青五种。让钧多吉说:“上述五种再加黄色的一种,共为六种。本品捣碎时,有角焦气味。地下产品质量佳。白者为乳白色,淡蓝为鸽脖色,灰白为胡兀鹫背色,红灰为马肺色,深青为雨云色,以色分为五类。无论哪一种,在炭火中煅烧后,放冷,投入温水中,水滚开,变为乳白溶液。溶液可以染色,加茜草成红紫色,加紫草成石青色,加姜黄或大黄成血红色”。 石灰炮制:煅烧后放冷投入水,性凉;温时投入酪浆,性平;热时投入酒,性温。 石灰石要特别注意烧熟。《甘露小灯》中说:“石灰未烧熟入药,如毒入药,能杀灭胃火,堵塞脉管,生鸠尾部痞块、铁垢病、腹水。”《夏达木》中说:“石灰水溶液沉淀时,浓淡如酸奶,用绸或细布过滤。未熟者虽大小如芝麻,也不能入药。”让钩多吉说:“白色如羊脸可治肿瘤;鸽嗉色治铁垢病;胡兀鹫背色散寒性肿瘤;马肺色可破积聚;如寒鸦背色者对肺瘤有裨益;黄色治肝、胆痞块。”
  • 制剂: /
  • 选方: 方一:白甘露丸:(一)熟石灰130g,石榴250g,山柰100g,紫硇砂50g,沙棘果膏100g,荜茇60g。以上六味,除沙棘果膏外,其余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,用沙棘果膏加适量水泛丸,干燥,即得。消痞。用于胃肠寒性痞块,长期消化不良,嗳气频作,呕吐时腹病。一次4~5丸,一日2~3次。每10丸重3g。 方二:白甘露丸:(二)石灰(制)60g,沙棘果膏3g,山柰3g,荜茇6g,紫硇砂3g。以上五味,除沙棘果膏外,其余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,用沙棘果膏加适量水泛丸,干燥,即得。健脾温胃,消积导滞,利水化湿。主治①剑突痰病、胃部痞瘤、垢痰病;②灰色浮肿,下肢浮肿,全身浮肿;③寒性虫症、急腹症。 方三:十味鹫粪散:石灰50g,寒水石50g,秃鹫粪50g,胡兀鹫粪50g,虎掌草子40g,毛茛40g,线莲40g,干姜50g,荜茇50g,肉桂皮10g。以上十味,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,即得。健胃,消食。用于消化不良及各种胃病。一次1~2g,一日3次。 方四:石榴白药丸:石榴300g,硇砂40g,石灰200g,光明盐50g,山柰140g,紫硇砂40g荜茇80g,诃子260g,黑胡椒80g。以上九味,粉碎成细粉,过筛,用水泛丸,干燥,即得。祛寒健胃,消痞散结。用于消化不良,腹胀,呕吐,嗳气,身体虚弱。一次5~6丸,一日2之次,每10丸重4g。
  • 注意事项: /

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 /
  • 药理作用: 1.止泻作用:内服后能中和胃酸,减少刺激,收敛粘膜面,减少分泌液渗出。 2.止血作用:经吸收入血液后,能助长白细胞繁殖和增加离子浓度,能促进血液凝固,故对于各种出血有一定的效果。
  • 参考文献: /

其他少数民族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