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明盐

  • 音译名: 加木察
  • 分类: 藏药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药名: 光明盐
  • 类别: 藏药
  • 民族药名: 加木察
  • 民族药名出处: /
  • 药材来源: 为卤化物类石盐族矿物石盐的结晶光明盐。
  • 出处: /
  • 功效: 用于化积,驱痰风,除寒健胃。
  • 主治: 食物积滞不化、痰病、风病、胃寒引起的消化不良

基原信息

  • 来源生物拉丁名: Light halite.
  • 药物分类: 矿物药
  • 来源生物形态: 根据各种成因的来源不同,形成的类型亦不同。滨湖泻湖沉积的为海盐;内陆湖泊沉积的为池盐或湖盐;溶解下渗成卤水的为井盐;古代大陆性气候形成的为岩盐。光明盐常与石膏、杂卤石、硬石膏、光卤石、粘土、砂岩及方解石等相伴而生于各时期的水成岩中,蕴藏丰富。
  •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产于西藏,尤其青海盛产,闻名世界。中国其他各省也有产。
  • 栽培与养殖: /
  • 代用药: /
  • 采收加工: 全年可采。采得后刮净外面的杂质即可。入药需以水溶化后,过滤、除去滤液,煎炼成白色结晶而用。
  • 炮制方法: /
  • 性状鉴别: 性状鉴别:本品属等轴晶系。单晶体常呈立方体、八面体。集合体呈骰子柱形或粒状,不规则的块状,也有的是结晶细粒或粉末状。大小不一,全体呈青白色至暗白色或略带黄色,半透明。表面平整,有玻璃光泽。质硬脆。在湿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。气微,味咸。硬度2~2.5。密度2.1~2.5。立方体解理完全。以洁白、透明、纯净无杂质者为佳。
  • 显微鉴别: /
  • 理化鉴别: 理化鉴别:本品易溶于水。水溶液显盐和氯化物的特殊鉴别反应。

药物运用

  • 性味归经: 味咸,性温;无毒。
  • 用法用量: 常配方用,3~5g。
  • 考证: 据《晶珠本草》记述:光明盐治消化不良、寒性痰病、风病等。性凉。治寒症而不伤血。胆病、紫痰病忌用。本品产自克什米祖典域和附近的石岩及海中,分岩生和海生两种。岩生者为上品,青白色,透明如水晶,敲碎时碎块呈方形,味咸、甘。海生者白色,有光泽,色如寒水石和白石英,为中品,别处海生者青黑色,星占斑斑为下品。无有上述诸品时。藏北湖泊所产,无杂质,有光泽,味甘之盐;或赛尔措海所产,白色,如白石英之盐;羌青所产青方盐;均可代用。
  • 制剂: /
  • 选方: 方一:十味消食散肉桂150g,寒水石(制)150g,胡椒150g,石榴250g,荜茇150g,山柰50g,小豆蔻150g,红耳鼠兔粪膏100g,诃子50g,光明盐100g。以上十味,粉碎成细粉。过筛。混匀、即得。健胃消食。用于消化不良。上吐下泻,胃胀吐酸。一次2~3g。一日2~3次。 方二:十味黑冰片丸:黑冰片250g,石榴150g,桂皮70g,小豆蔻40g,荜茇50g,光明盐40g,波棱瓜子50g,止泻木子40g,诃子200g,熊胆3g。以上十味,除熊胆外,其余粉碎成细粉,过筛,加入熊胆粉,混匀,用水泛丸,干燥,即得。能温胃止痛,消食利胆。用于胃痛,消化不良,恶心,食欲不振,头痛,黄疸及胆石症。一次4~5丸。一日2次。每10丸重2.8g。 方三:四味光明盐汤散光明盐200g,山柰200g,诃子200g,荜茇200g。以上四味,粉碎成粉,过筛,混匀,即得。功能暖胃,消食,解毒。用于胃寒,药物中毒,消化不良。一次3~ 5g,一日2次。煎服。 方四:光明盐、紫硇砂干姜荜茇胡椒,共研细粉,煎汤热服。有增生胃火,消化积食之效。 方五:光明盐、紫硇砂、白硇砂。白糖调和作消食基础方,加酒糟、碱花,可治糌粑积滞不消。
  • 注意事项: /

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 /
  • 药理作用: /
  • 参考文献: /

其他少数民族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