箭毒木
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箭毒木的概览。箭毒木又名埋广,归类于傣药,为桑科植物见血封喉的树皮和叶,可除风解毒,消肿拔脓,补土健胃。
此外,还有更多关于箭毒木的基本信息,如基本信息、基原信息、药物运用......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。
- 音译名: 埋广
- 分类: 傣药
基本信息
- 中药名: 箭毒木
- 类别: 傣药
- 民族药名: 埋广
- 民族药名出处: 《西双版纳傣药志》
- 药材来源: 为桑科植物见血封喉的树皮和叶。
- 出处: 《中华本草》傣药卷
- 功效: 除风解毒,消肿拔脓,补土健胃。
- 主治: 主治“兵洞飞暖龙”(疔疮痈疖脓肿),“短混列哈,冒开亚毫”(恶心呕吐,不思饮食)。
基原信息
- 来源生物拉丁名: Antiaris toricaria (Pers. ) Lesch.
- 药物分类: 植物药
- 来源生物形态: 见血封喉 Antiaris toxicaria(Pers.) Lesch. 常绿乔木,高达 30 m。基部通常具板根。树皮灰色,具泡沫状突起。叶纸质或革质,长圆形或椭圆形,长7~20 cm,宽2.5~7 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心形,不对称,全缘或微具齿,两面被棕色短粗毛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密集于叶腋,生在一肉质盘状、有短柄的花序托上,花序托为覆瓦状的苞片所圈绕,花被片和雄蕊各。4枚;雌花单生于一带鳞片的梨形花序托内,无花被,子房与花序托合生,花柱2裂。聚花果肉质,卵形,红色。花期6~8月,果期8~12月。
-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生于海拔 1000 m以下的季雨林中。我国海南、广西及云南的西双版纳有分布。
- 栽培与养殖: /
- 代用药: /
- 采收加工: 用鲜品,随用随采。
- 炮制方法: /
- 性状鉴别: /
- 显微鉴别: /
- 理化鉴别: /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