鬼针草
- 基本信息
- 基原信息
- 药物运用
- 现代研究
- 其他傣药推荐
- 其他少数民族药
基本信息
-
中药名:
鬼针草
-
类别:
傣药
-
民族药名:
芽景布
-
民族药名出处:
《西双版纳傣药志》、(德宏)
-
药材来源:
为菊科植物三叶鬼针草的全草。
-
出处:
《中华本草》傣药卷
-
功效:
清火解毒,收敛止泻,拔刺。
-
主治:
主治“拢梦曼”(荨麻疹),“接短鲁短,短混列哈”(腹痛腹泻,恶心呕吐),“喃棒”(异物刺入肌肤)。
基原信息
-
来源生物拉丁名:
Bidens pilosa L.
-
药物分类:
植物药
-
来源生物形态:
三叶鬼针草 Bidens pilosa L.又名:毛鬼针草、细毛鬼针草《中药大辞典》。 一年生草本,高30~100cm。茎直立,呈四棱形,疏生柔毛或无毛。叶对生,一回羽状复叶,长约15cm,下部的叶有时为单叶;小叶3枚,有时5枚,具柄,卵形或椭圆状卵形,长2.5~7cm,有锯齿或分裂。头状花序,具长柄,开花时径约8mm,花柄长1~6cm;总苞绿色,基部被细柔毛,苞片7~8枚;花托外层托片狭长圆形,内层托叶狭披针形;花杂性,舌状花白色或黄色,4~7枚,舌片长5~8mm,成不规则的3~5裂;管状花两性,黄褐色,长约4.5mm,5裂;雄蕊5;雌蕊1,柱头2裂。瘦果线形,略扁,黑色,具4棱,稍有硬毛,长7~12mm,顶部有具有倒毛的硬刺 3~4条,长1.5~2.5mm。花果期7~10月。
-
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
生于旷野、路边。分布于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和云南等地。
-
栽培与养殖:
/
-
代用药:
/
-
采收加工:
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备用,鲜品随用随采。
-
炮制方法:
/
-
性状鉴别:
性状鉴别 全草长30~50cm,茎粗3~8mm,棱柱状,浅棕褐色,有棱线。叶纸质而薄,一回羽状复叶,干枯,易脱落,有叶柄。花序干枯,瘦果易脱落而残存圆形的花托。气微,味淡。
-
显微鉴别:
/
-
理化鉴别:
/
药物运用
-
性味归经:
味苦,性寒。入水、土塔。
-
用法用量:
内服:煎汤,15~20g。外用;适量,捣敷。
-
考证:
/
-
制剂:
/
-
选方:
1.治“拢梦曼”鬼针草根20g,煎服。(景洪市傣医波波验方)
2.治“接短鲁短,短混列哈”鬼针草20g,煎服。(景洪市傣医波温囡验方)
3.治“喃棒”鬼针草鲜叶适量,加红糖外敷患处,可拔刺。(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)
-
注意事项:
/
现代研究
-
化学成分:
地上部分含苯基庚三快(phenylheptatriyne),亚油酸(linoleic acid),亚麻酸(lindenic acid),无羁萜(friede-lin),无羁萜一3β一醇(friedelin-3β-ol)[1]。
叶含奥卡宁一4’-O-β-D(6”一反一对一香豆酰基)-葡萄糖苷〔oka-nin-4'-O一β一D-(6"-trans-ρ-coumaroyl) glucoside],奥卡宁一4’-O一β-D-(2”,4”,6”一三乙酰基)一葡萄糖苷[okanin-4’-O-β -D-(2”,4”,6”-triacetyl)glucoside],奥卡宁-3'-O-β- D-葡萄糖苷(okanin-3’-O-β-D-glucoside)[2],奥卡宁一4’-O-β一D(4”一乙酰基-6"一反一对一香豆酰基)-葡萄糖苷,奥卡宁一4’-O-β一D-(2”,4”一二乙酰基一6”一反一对一香豆酰基)-葡萄糖苷,奥卡宁一4’-O一β-D(3”,4”一二乙酰基-6”一反一对一香豆酰基)一葡萄糖苷[3],奥卡宁一4-甲醚一3-O-β一D-葡萄糖苷(okanin-4-methyl ether-3-O一β-D-glucoside)[4];(z)-6,7,3',4’一四羟基橙酮〔(z)-6,7,3’,4’-tetrahydroxyaurone]及其6-O-β-D-吡喃葡萄糖苷和7-O-β-D-吡喃葡萄糖苷,槲皮素一3-O-β-D-吡喃葡萄糖苷(quercetin-3-O-β-D-glucopyranoside)等[5],3-O一咖啡酰基一2-C-甲基赤酮酸一1,4内酯(3一O-caffeoyl-2-C-methyl-D-erythrone-1,4-lactone),2-O一咖啡酰基一2-C一甲基一D一赤酮酸(2-O-caffeoyl-2-methyl-D-erythronic acid)等[6],β-香树脂醇(β-amyrin),马栗树皮素(esculetin),羽扇豆醇(lupeol)及多炔化合物[7]。又含挥发油,其中主要成分有:柠檬烯(limonene),龙脑(bornenol),β-丁香烯(β-caryophyllene),大牻牛儿烯(germa-crene),T一木罗醇(T-murol),α一荜澄茄醇(α-cadinol)等[8]。
花含奥卡宁一3'一葡萄糖苷和 4’一葡萄糖苷等[9]。
-
药理作用:
1.抗微生物与抗寄生虫作用 本品中的苯基庚三快有明显的广谱抗微生物活性,对细菌、酵母菌、真菌均有效,可抑制枯草芽胞杆菌、粪链球菌、大肠杆菌、石膏状孢子菌等微生物[1,2]。有报道说小于400nm波长的光照是抗微生物活性所必需的[2]。鬼针草地上干品的石油醚、甲醇/水提取物以及提取出的亚麻酸、亚油酸也有抗微生物活性[3]。苯基庚三快对一些复殖吸虫尾蚴易感,有生物变性作用,可使血吸虫、棘口吸虫尾蚴在l~15min内出现不可逆性的麻痹[4,5]。
2.毒性 鬼针草能显著促进甲基一N一戊基亚硝基胺(MNAN)诱导的大鼠食管癌发生,随时间增加,癌变发生率显著增加。但若未以MNAN诱导,则鬼针草不表现出诱发肿瘤作用[6]
小鼠皮下注射、腹腔注射苯基庚三炔的LD50为4245mg/kg和525mg/kg[1]。
-
参考文献:
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