薰衣草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药名: 薰衣草
  • 类别: 维吾尔药
  • 民族药名: 乌斯土胡都斯
  • 民族药名出处: 《注医典》
  • 药材来源: 为唇形科植物狭叶薰衣草的地上部分。
  • 出处: 《中华本草》民族药卷:维吾尔药
  • 功效: 生干生热,清除异常黏液质,清脑补脑,强筋健肌,消炎止痛,祛风散寒、养经安神。
  • 主治: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或黑胆质性疾病,即各种神经系统疾病,如瘫痪、面瘫、颤抖症、癫癎、健忘、神经衰弱、抑郁症、坐骨神经痛及关节疼痛。 1.《注医典》:“清除和开通梗阻,滋补内脏和泌尿器官,散寒止痛,防腐生辉,滋补神经等。” 2.《白色宫殿》:“通阻生辉,温筋止痛,散结防腐,滋补器官,滋补神经,清除异常黏液质和黑胆质等。” 3.《拜地依药书》:“清除脑部异常体液,开通血脉,清除异常黑脂质或黏性黏液质,增强内脏功能,爽心悦志,清除胃脘和内脏异常体液,散寒止痛,温补胃脘,解毒等。” 4.《药物之园》:“散发异常物质,除疤生辉,双补心脑,增强回忆力和思维力,消除乃孜来毒液,止咳平喘,清除腐败黏液质和黑胆质等;治脑源性外伤性颤抖症,外伤性头晕、目眩、脑震荡、智力下降、想思过多,癫癎、忧郁症、精神病、健忘、自言自语、筋肌松弛或筋肌搐抽,四肢颤抖、昏迷、坐立不安,各类中毒,咳嗽,心情不佳,泌尿器官虚弱,关节疼痛,冒寒,痔疮,寒性肝脏炎肿,水肿,肛门疾病,关节寒气胀痛,肋骨酸痛,眼药中毒,大便不畅等。”

基原信息

  • 来源生物拉丁名: 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.
  • 药物分类: 植物药
  • 来源生物形态: 狭叶薰衣草Lauandula angustifolia Mill. 半灌木,高30~50cm。茎直立,多由基部分枝,四棱,密生分技状毛,茎的下部生有不育枝。叶线形或线状枝针形,对生,长3~4cm,宽3~4mm,绿色或灰绿色,叶柄极短,先端较钝,全线,边缘常外卷。轮伞花序,每轮有花6~10朵,花轴上部花较密;花萼圆筒形,长4~5mm,微显2唇形,上唇1齿,肥大;花冠2唇形,上唇2裂,下唇3裂;雄蕊4枚;花柱圆柱形,柱头箭头状。花期6~7月。
  •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我国新疆、江苏等地有栽培;国外在保加利亚、法国等地栽培最多。
  • 栽培与养殖: /
  • 代用药: 若本品缺货,可用菟丝草代。
  • 采收加工: 夏季采摘,阴干。因含挥发油,故应在阴凉处保管。
  • 炮制方法: /
  • 性状鉴别: 本品长15~40cm,花枝占全长的1/5~1/3。茎方形,密被白色茸毛,折断面淡黄白色或灰白色,有时可见中央有细小的空腔。叶多脱落,线状或线状披针形,长3~4cm,宽3~4mm,灰绿色,边缘多反卷。轮伞花序生于技的上部,形成间断穗状花丛,萼微显二唇形,简状,长约5mm,具5齿,其中1齿特肥大;花2唇形,长6~10mm,蓝色,种子椭圆形,长约2mm,少见。气芳香,味辛凉。
  • 显微鉴别: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:上、下表皮细胞各1列,排列整齐,椭圆形或长方形,切线延长,内外壁显著增厚,外壁角质化,上表皮较下表皮细胞大,上下表皮均生有较多的树枝状毛、腺鳞及少数腺毛,维管束外韧形,类圆形,在表皮与维管束之间有3~5列厚角组织细胞,栅栏组织细胞2~3列,海绵组织细胞多角形,细胞中有油滴及粒状物。 粉末特征:萼片表皮细胞表面观,长方形,垂周壁无连珠状增厚;萼片表皮细胞毛较粗,分枝且成丛。花粉囊内壁细胞常成片相连,细胞细长;壁稍加厚,有的略成念珠状,胞腔内充满黄棕色物,聚成条状。网状细胞呈长条形,末端斜尖或稍平,垂周壁连珠状增厚,网纹明显且较密。雄蕊乳突明显,草酸钙结晶呈类三角形、类球形,数量很多,聚集于薄壁细胞中,直径3.5~13.5μm不等。导管孔纹直径12.5~25μm。厚角细胞在叶中大量存在,茎富含大量纤维,直径20~30μm,大多成束;花粉粒为黄色圆球形,直径40~50μm,外壁2层,表面有细小的不规则颗粒状网状雕纹,具6个前发为,沟较宽,沟处外层壁薄极面观呈圆形,形似车轮,赤道面观呈椭圆形,形如猫眼。 茎横切面:表皮被角质层,上有许多腺毛,腺鳞及分枝毛。厚角组织位在四角的表皮下方,4~5列。皮层薄壁细胞1~5列,含叶绿体。中柱鞘纤维束位在四角5~8列不连续,呈月牙形,韧皮部狭,形成层明显。木质部由导管、木纤维与木薄壁细胞组成,均木化。导管群主要分布在角隅处,射线1~2列;中央为髓部薄壁细胞。
  • 理化鉴别: /

药物运用

  • 性味归经: 二级干热,味烈、辛。 1.《注医典》:“一级热、二级干。” 2.《保健药园》:“二级末热、三级初干。” 3.《药物之园》:“各家观点不一,有人认为一级寒,有人认为药性复杂。”
  • 用法用量: 内服3~9g。外用:适量。本品可人汤剂、蜜膏、糖浆、小丸、蒸露、醋酸糖浆、油剂、洗剂、敷剂等制剂。
  • 考证: 《注医典》载:“薰衣草与赛衣台尔相似的一种植物,但比它的叶稍长,枝上黄色,无光泽,味辛烈。”《白色宫殿》载:“薰衣草既像赛衣台尔又像菟丝草,叶枝上黄色,比赛衣台尔叶稍长;与赛衣台尔的区别是,薰衣草的芳香气味比赛在台尔差;薰衣草与菟丝草的区别是,薰衣草无花朵,菟丝草有花朵。”《药物之园》载:“一年生植物,高约5尺,多生长在湿地;叶与赛衣台尔叶相似,但比它稍长、稍细,枝顶有与大麦穗相似的,但比它小得多,淡紫色或带黄红色的花,具绒毛,手感软,味辛烈,种子大小如小米,暗黄色,有樟脑气味,产地不同,有的无种子。”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植物特征和实物对照,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薰衣草一致。
  • 制剂: 1.买提布合 乌斯士胡都斯 汤 薰衣草、水龙骨红花子仁各15克,大红枣10个,破布木实30个,洋甘菊花茵陈菟丝子各9克,水仙6g,玫瑰花糖膏21g,蒲公英叶6g。除花类药物及玫瑰花糖膏菟丝子外,将上述处方量之药物捣碎,去除大红枣核后,浸泡于600ml水里一昼夜,用文火煎煮至400ml水后,放入花类药物,再行煮沸1或2次后,将包好的菟丝子(用胡麻干纤维袋子),也放进锅里煮沸1或2次,亦即将锅离火,待凉后,去渣过滤,加入玫瑰花糖膏即可。性平。清除黑胆质性体液,调整异常体液,补脑安神,祛风止痛等。适用于各种黑胆质性疾病,如神经病,精神失常,忧思纳闷,坐骨神经痛,关节炎。1剂量,3d内服完。(《医学大全》) 2.伊提日非力 乌斯土胡都斯 四诃子薰衣草、黄河子皮、喀布尔诃子皮、毛诃子皮、西青果皮、余甘子番泻叶盒果藤根皮、水龙骨乳香、无核葡萄干各22g,蜂蜜792g。按处方量取上述药研碎过罗,拌以巴旦杏仁油,倒入炼蜜中搅匀,制成膏剂。性湿热。祛寒止痛、补脑、乌发。用于寒性头痛、神经衰弱及各种黑胆质性疾病和须发早白等。每日早晨或睡前与艾日克·高孜班服用3~5g。(《拜地依药书》)
  • 选方: 1.治神经衰弱,各种寒性疾病,关节及肋骨疼痛取适量薰衣草,煎汤,常日内服。(《注医典》) 2.治筋肌及关节疼痛,癫癎,抑郁症,异常黏液质和黑胆质增多 取适量薰衣草,煎汤,内服。(《白色宫殿》) 3.治头部异常黑胆质,体弱心虚,思维减弱,各类中毒 取适量薰衣草,煎汤内服。 4.治关节疼痛 取适量薰衣草,煎成糊状,外敷于患处。 5.治胃脘寒虚,消化不良 取适量薰衣草、赖山柑根皮,研成细粉,过罗,用适量炼蜜制成蜜膏,内服适量。(3~5方出自《拜地依药书》) 6.治颤抖,外伤性头晕、目眩、脑震荡,智力下降 取适量薰衣草,煎汤,与适量蜂蜜水同服。 7.治癫癎、抑郁症、精神病、健忘、自言自语、筋肌松弛或筋肌搐抽,四肢颤抖、昏迷、坐立不安 取适量薰衣草,煎汤内服。 8.治黏质性或黑肥质性癫癎 取适量薰衣草,与适量阿纳其根、波斯阿魏、药西瓜,煎汤内服。 9.治筋肌搐抽、四肢颤抖 取适量薰衣草,煎汤,与适量阿亚拉吉 排克拉同服。 10.治轻度瘫痪 取适量干薰衣草,点火烟熏全身。 11.治健忘 取适量新鲜薰衣草,捣研成糊状,外敷于头部。 12.治各种乃孜来性毒液,眼痛,气急,听力下降,视力减弱取适量薰衣草芫荽猫儿草、洋乳香、卡布尔诃子皮、乳香,研成细粉,过罗,用炼蜜制成蜜膏,取适量内服或煎汤内服。 13.治异常黏液质和黑胆质增多,咳嗽,心情不佳,泌尿器官虚弱,中毒 取适量薰衣草,煎汤内服。 14.治胃寒,痔疮 取适量薰衣草刺山柑根皮,研成细粉,过罗,用适量炼蜜制成蜜膏,内服适量。 15.洽寒性肝脏炎肿,水肿,肛门疾病 取适量薰衣草,泡茶内服。 16.治关节寒气胀痛,肋骨酸痛,服药中毒,大使不畅,关节疼痛 取适量薰衣草,煎汤,用适量葡萄酒同服。(6~16方出自《药物之园》)
  • 注意事项: 本品对干性或热性气质者有害,矫正药为各种醋酸糖浆或谢日比提 力蒙 糖浆。

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 全草含挥发油1%~3%,油中含香叶醇(ge-raniol),黄樟醚(safrole),香荆芥酚(carvacrol),芳樟醇(lina-lool),香茅醇(citionellor),柠檬醛,橙花醇,香豆素等[1]。
  • 药理作用: 茎、叶和油可作防腐剂,对葡萄球菌、链球菌、八叠球菌有抑制作用[1]。
  • 参考文献: 化学成分 [1]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.维吾尔药材标准(上册).乌鲁木齐: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(K),1993:397 药理 [1]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.维吾尔药材标准(上册).乌鲁木齐: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(K),1993:397

其他少数民族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