螺厣

  • 音译名: 曲森代毛
  • 分类: 藏药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药名: 螺厣
  • 类别: 藏药
  • 民族药名: 曲森代毛
  • 民族药名出处: /
  • 药材来源: 为田螺科的动物的厣。
  • 出处: /
  • 功效: 清热。
  • 主治: 治热病、骨热病。

基原信息

  • 来源生物拉丁名: Viviparide.
  • 药物分类: 动物药
  • 来源生物形态: 一般在干燥或寒冷气候下,田螺将肉体缩入壳内,用厣将壳口封闭,以减少体内水分丧失,以适应环境。厣的形状、大小与螺口相似。
  •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田螺: 生活于湖泊、河流、沼泽及水田等处,平时以宽大的足在水底或水生植物上爬行。以多汁的水生植物的叶及藻类为主要食料。寒冷期钻入泥土中休眠。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。
  • 栽培与养殖: /
  • 代用药: /
  • 采收加工: 捕捉后烫死,取厣、剔除残肉;然后用白酒浸泡,取出,置酥油中炒至酥脆。用时研末。
  • 炮制方法: /
  • 性状鉴别: 性状鉴别:为一黄褐色角质卵圆形薄片,状如指甲;具有明显的偏心同心圆的生长纹,纹数不等。厣核位于内唇中央处。质脆。气腥,味微咸。
  • 显微鉴别: /
  • 理化鉴别: /

药物运用

  • 性味归经: 味咸,性凉。
  • 用法用量: 配方用。
  • 考证: 《藏医辞典》述:“那格”为梵语“那科”的音变语,意为状如指甲。藏药“那格”在历代藏医药史书中记载较乱,且多与藏药“曲森代毛”以同一种药名入药。《晶珠本草》述:曲森代毛清骨热;在称“巴木智”时为草本药物卷柏,只用于治皮肤病,这与本品不同。据说本品产于波斯,就是“那格”,本品是否为一种动物的真爪子,藏医药界争论颇多。《如意宝树》中说:“曲森代毛清骨热”。让钩多吉说:“曲森代毛续筋”。而在《蓝琉璃》中也有类似记述:曲森共有二十二个名字,这里只用其一;曲森代毛清骨热;本品为水兽的真爪子,若无此品,可把造香的“那格”入药。《四部医典》记述:曲森代毛清骨热。 从现代有关文献资料中记载,也多没有把“曲森代毛”和“那格”区分开,明确阐述各为何物?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·藏医分卷》述:“曲森代毛,味咸,性凉。功效治热病、骨热症。”《藏汉大辞典》述:“曲森代毛,鲮鲤爪。穿山甲别名。鲮鲤外皮如指甲状鳞片,入药能治热毒入骨。”又述:“那格,穿山甲,鲮鲤。外皮状如指甲的角质鳞片,有香气,能清骨热。”《迪庆藏药》也述:那格为穿山甲。 而不同的是,在《四部医典释难》中记载,曲森代毛,虽说是水兽之爪(注:穿山甲实为陆栖性动物),又叫“那格”,有香气,蓝灰色,用它制作熏香;本品为田螺盖,可以入药;有把状如手掌卷曲的卷柏当作本品,是错误的。这似乎是对“那格”提出的不同看法。而《祖先口述》中也有类似叙述:曲森代毛清骨热,本品虽不是水兽的真爪子,也用于造香,又叫“那格”。在现代的《藏汉词典》中对那格的解释为:①穿山甲(名);②螺壳(药)。似乎又多了一层明确的说法。 综上所述,不难看出:“曲森代毛”和“那格”的涵意是较多和混乱的,同种异名,异种同名,同功异名,异功同名,似同又不同,但在入药时至少不仅仅是指的同一种动物即鲮鲤爪(穿山甲),而另一种不是“水兽的真爪子”的“那格”也是存在的,它即为田螺盖(螺厣),也可入药。经考证,这更与青海广大藏医使用的藏药“那格”是相符合的。至于其他如是说海产的水生动物玳瑁的甲片、胡椒科植物毕澄茄Piper  cubeba  L. 的果实等,有待更进一考证。
  • 制剂: /
  • 选方: 九味“代冒”散:螺厣石灰华、红花、小豆蔻木通、五脉绿绒蒿石花。大株红景天荜茇,加白糖调和。有调和寒热,化痰浊之功能。用于六腑寒热错杂,疗黄痰,清紫痰。
  • 注意事项: /

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 /
  • 药理作用: /
  • 参考文献: /

其他少数民族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