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瓜

  • 音译名: 赛亚
  • 分类: 藏药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药名: 木瓜
  • 类别: 藏药
  • 民族药名: 赛亚
  • 民族药名出处: /
  • 药材来源: 为蔷薇科植物皱皮木瓜、毛叶木瓜、西藏木瓜的果实。
  • 出处: /
  • 功效: 清解培根之热。
  • 主治: 培根之热病、耳病。

基原信息

  • 来源生物拉丁名: 1.Chaenomeles speciosa(Sweet)Nakai.;2.C.cathayensis(Hemsl.)Schneid.; 3.C.thibetica Yu.
  • 药物分类: 植物药
  • 来源生物形态: 1.皱皮木瓜:落叶灌木,高达2m。枝条直立开展,有刺;小枝圆柱形,微屈曲,无毛,紫褐色或黑褐色,有疏生浅褐色皮孔;冬芽三角卵形,先端急尖,近于无毛或在鳞片边缘具短柔毛,紫褐色。单叶互生,叶片卵形至椭圆形,稀长椭圆形,长3~10cm,宽2~5cm,先端急尖稀圆钝,基部楔形至宽楔形,边缘具尖锐锯齿,齿尖开展,无毛或在萌蘖上沿下面叶脉有短柔毛;叶柄长约1cm;托叶大型,叶状,革质,肾形或半圆形,稀卵形,长5~10mm,宽10~20mm,边缘有尖锐重锯齿,无毛。花先叶开放,3~5朵生于二年生以上的老枝上;花梗短粗,长约3mm或近于无柄;花直径3~5cm,萼筒钟状,外面无毛;萼片直立,半圆形,稀卵形,长3~4mm,宽4~5mm,长约为萼筒之半,先端圆钝,全缘或有波状齿及黄褐色睫毛;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,基部延伸成短爪,长10~15mm,宽8~13mm,猩红色,稀淡红色或白色;雄蕊45~50,长约花瓣之半;花柱5,基部合生,无毛或稍有毛,柱头头状,有不明显分裂,约与雄蕊等长;子房下位五室,胚珠多数。果实球形或卵球形,直径4~6cm,黄色或带黄绿色,有稀疏不明显斑点,味芳香;萼片脱落,果梗短或近于无梗。花期3~5月,果期9~10月。 2.毛叶木瓜:落叶灌木至小乔木,高2~6m;枝条直立,具粗壮棕褐色的短枝刺;小枝圆柱形,微屈曲,无毛,紫褐色,有疏生浅褐色皮孔;冬芽三角状卵形,先端急尖,无毛,紫褐色。叶在长枝上互生,在短枝上簇生;叶片椭圆形、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,长5~11cm,宽2~4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至宽楔形,边缘有芒状细尖锯齿,上半部有时形成重锯齿,下半部锯齿较稀,有时近全缘,上面中脉凹陷,侧脉明显,下面中脉凸出;幼时上面无毛,下面密被褐色绒毛,以后脱落近于无毛;叶柄长约1cm,疏被锈褐色绒毛或无毛;托叶草质,肾形、耳形或半圆形,边缘有芒状细锯齿,下面被褐色柔毛。花先叶开放,2~3朵簇生于二年生以上的枝上,花梗短粗或近于无梗;在直径2~4cm;萼筒钟状,外面无毛或稍有短柔毛,萼片直立,卵圆形至椭圆形,长3~5mm,宽3~4mm,先端圆钝至截形,全缘或有浅齿及黄褐色睫毛;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,长10~15mm,宽8~15mm,基部沿伸成锐爪,淡红色或白色;雄蕊45~50,长约为花瓣之半;花柱5,基部合生,下半部被柔毛或绵毛,柱头头状,果实卵球形或近圆柱形,先端有突起,长8~12cm,宽6~7cm,黄色有红晕,或带绿色,有稀疏的不明显斑点,气味芳香。花期3~5月,果期9~10月。 3.西藏木瓜:灌木或小乔木,高达1.5~3m,通常多刺,刺锥形,长1~1.5cm;小枝屈曲,圆柱形,有光泽,红褐色或紫褐色;多年生枝条黑褐色,散生长圆形皮孔;冬芽三角状卵形,红褐色,先端急尖,有少数鳞片,在先端或鳞片边缘微有褐色柔毛。叶片革质,卵状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,长6~8.5cm,宽1.8~3.5cm,先端急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上面深绿色,中脉与侧脉均微下陷,下面密被褐色绒毛,中脉及侧脉均显著突起;叶柄粗短,长1~1.6cm,幼时被褐色绒毛,逐渐脱落;托叶大型,草质,近镰刀形或近肾形,长约1cm,宽约1.2cm,边缘有不整齐锐锯齿,稀钝锯齿,上面无毛,下面被褐色绒毛。花3~4朵簇生;花柱5,基部合生,并密被灰白色柔毛。果实长圆形或梨形,长6~11cm,直径5~9cm,黄色,味香;萼片宿存,反折,三角卵状,先端急尖,长约2mm; 种子多数,扁平,三角卵形,长约1cm,宽约0.6cm,深褐色。
  •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1.皱皮木瓜:一般生于低中海拔,西藏(波密)在海拔2150m的茶园有栽培。 2.毛叶木瓜:生于海拔900~2500m的山坡、林边、道旁,栽培或野生,西藏(米林、拉萨)可生于海拔2500~3660m的山坡、林下。 3.西藏木瓜:生于海拔2100~3700m的山坡、林下、沟谷或灌丛中。1.皱皮木瓜:产于甘肃、四川、陕西、云南、贵州、广东;缅甸亦有。 2.毛叶木瓜:产于西藏、甘肃、四川、云南;陕西、湖南、湖北、贵州及广西亦有分布。 3.西藏木瓜:分布于西藏(拉萨、林芝、波密)及四川西部。
  • 栽培与养殖: /
  • 代用药: /
  • 采收加工: 8~9月果实变青黄时采摘。置沸水中煮5min捞出,晒至外皮有皱纹 后。纵剖成两半,晒干备用。
  • 炮制方法: /
  • 性状鉴别: 性状鉴别:1.皱皮木瓜:果实多纵剖成两半,长4~9cm,直径2.5~4cm,果肉厚至1cm。外表面棕红色或紫红色,多不规则深皱纹,剖面边缘向内卷曲;剖开面淡红棕色,中央有凹陷的子房室,每室含种子10~20粒,极易脱落。质硬,味微酸涩。 2.毛叶木瓜:果实为对半纵剖的半圆柱形,长8~12cm,宽5~6cm;果皮表面黄色略带红晕,并微有光泽,具不规则的深皱纹,剖面较平坦或内陷,中心部位可见凹陷的子房室,种子常脱落,脱落处表面平滑而光亮。果内微有清香气,味酸微涩。 3.西藏木瓜:果实为长圆形或梨形的梨果,多纵切成2~4瓣。长6~11cm,直径约3~5cm。外表面红棕色或灰褐色,饱满或皱缩。剖开而可见大部分子房,果肉较薄,外形饱满者肉疏松呈海绵状,外形皱缩者果肉较密。种子多数密集,每室约30粒,红棕色,呈扁平三角形。臭特殊,味极酸。
  • 显微鉴别: 显微鉴别:皱皮木瓜粉末:棕红色。外果皮细胞多角形,有棕色内含物。中果皮薄壁细胞浅棕色,类圆形或长圆形。石细胞类圆形,直径28~52μm,或长圆形、三角形;长48~72(~75)μm,宽28~36μm,壁厚6~16μm,集群或单个散在,纹孔及孔沟明显。网纹导管多见,梯纹导管少见,导管分子长120~132μm,宽8~10μm,草酸钙方晶长13~15μm,宽8~11μm。
  • 理化鉴别: 理化鉴别:(1)取皱皮木瓜粉末2g,加70%乙醇20ml,回流1小时,滤过,将滤液滴于滤纸上,待干,喷晒l%三氯化铝乙醇溶液,干燥后,置于紫外灯(254nm)下 观察,应显天蓝色荧光。 (2)取皱皮木瓜粉末2g,加0.5%盐酸乙醇溶液14ml,置水浴上回流10min,趁热滤过(若不回流,可在室温条件下,放置24小时后滤过),滤液供点样用,进行薄层层析。吸附剂用硅胶G加0.8%CMC,待阴干后,于110℃~130℃活化2~3小时,然后置干燥器中备用。展开剂为氯仿-丙酮-甲醇(2∶7∶4)。展距10cm。显色剂用溴甲酚绿试液(显黄色斑点则为正反应)或甲红试液(显红色斑则为正反应)。

药物运用

  • 性味归经: 酸、微甘,温。
  • 用法用量: /
  • 考证: 《晶珠本草》记载:"本品分上品和下品。上品或称雄品,产于珞瑜和门隅的低洼地区,茎、叶、花如苹果树,果实圆球形,内瓤如蔗髓,种壳坚硬,如可瓜子。下品或称雌品。树如荆棘,有刺,叶花同上品,果实状如青皮核桃,内有许多扁桃状种子。波密等地用本品煮酸液,称为唐拉。剖为两爿晒干。"《蓝琉璃》记载:"木瓜治培根病、热病"。《铁鬘》记载:"木瓜增温"。让钧多吉说:"木瓜治培根病"。《图鉴》记载:"木瓜树大,叶大,花白,果实圆柱形,种子状如可瓜子,味酸,微甘,是治耳病的甘露"。《图谱》记载:"木瓜状如老人耳朵"。据此,把赛亚当作为苹果是错误的。苹果味甘,木瓜味酸,二者不同。 收载三种木瓜,茎、干均有刺,似为下品。
  • 制剂: /
  • 选方: 方一:寒水石300g,绿绒蒿100g,沙棘膏100g,石榴100g,哇夏嘎100g,渣训膏100g,甘青青兰100g,红花200g,木瓜100g,荜茇100g,木香100g。共研细粉。气微香,味微辛而酸。镇痛,制酸;用于培根木布病。 方二:寒水石100g,沙棘果膏30g,芫荽子50g,石榴30g,藏木香40g,绿绒蒿20g,鬼箭锦鸡儿80g,诃子50g,渣训膏10g,木瓜30g,豆蔻20g,红花60g,荜茇20g。共研细末。气香,味涩。健胃、舒肝;用于食积,胃垢病,培根木布病。
  • 注意事项: /

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 /
  • 药理作用: 毛叶木瓜中所含的苹果酸,有抑制病原菌繁殖之作用。毛叶木瓜能 促进的吸收,有补血作用。可松弛平滑肌,并有利尿作用。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。
  • 参考文献: /

其他少数民族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