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槿
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朱槿的概览。朱槿又名罗埋亮,归类于傣药,为锦葵科植物朱槿的叶和根,可补血调经,收涩止泻,利水退黄。
此外,还有更多关于朱槿的基本信息,如基原信息、药物运用、现代研究......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。
- 音译名: 罗埋亮
- 分类: 傣药
基本信息
基原信息
- 来源生物拉丁名: Hibiscus rosa-sinensis L.
- 药物分类: 植物药
- 来源生物形态: 朱槿 Hibiscus rosa-sinensis L.又名:扶桑《纲目》,赤槿,日及《南方草木状》.桑槿《西阳杂俎》,佛桑《岭表录异》。 灌木或小乔木,高可达6m。叶互生;阔卵形或狭卵形,长3~10cm,宽2.5~5cm,先端突尖或渐尖,边缘有粗齿或缺刻,背脉有少许疏毛。花单生于上部叶腋;有一短或长、有节、广展或倾斜的柄;小苞片6~7枚,线形,分离,比萼短;萼绿色,长约2cm,5裂,裂片卵形或披针形,尖锐;花冠直径约10cm,花瓣5,倒卵形,圆端,通常玫瑰红色,但亦有淡红、淡黄或其他颜色的,有时重瓣;雄蕊多数,花丝结合成圆筒;子房5室,花柱5裂,柱头头状,雄蕊简及柱头甚长,超出花冠外。蒴果卵形,有喙,光滑。花期全年。
-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生于海拔100~2800m的山地疏林中,亦有栽培。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及云南等地。
- 栽培与养殖: /
- 代用药: /
- 采收加工: 叶和根全年可采,根洗净切片,晒干备用。
- 炮制方法: /
- 性状鉴别: /
- 显微鉴别: /
- 理化鉴别: /
药物运用
现代研究
- 化学成分: 叶含C16~C32碳氢化物,其中以C17、C23、C25和C31碳氢化物为主;还含C21~C30的脂肪醇,其中以C26、异一C28、异一C30的脂肪醇为主;又含C8~C28的脂肪酸,其中以CS、C12、C14、CI、C18的脂肪酸为主;另含苹婆酸(sterculicacid),锦葵酸(malvalic acid)[1],蒲公英赛醇乙酸酯(taraxerylac-etate),β一谷甾醇(β-sitosterol)[2]和具抗补体活性的木槿黏液质一RL(hibiscus-mucilage-RL)[3]。 根皮含(E)-11一甲氧基一9一氧代一10一十九烯酸甲酯[methyl(E)-11-methoxy-9-oxo-10-nonade-cenoate],(E)-10一甲氧基一8一氧代-9-十八烯酸甲酯[methyl(E)-10-methoxy-8-oxo-9-octade-cenoate]和三种环丙烯类化合物[4]。
- 药理作用: 水煎剂对离体豚鼠回肠有轻度兴奋作用,对离体大鼠子宫、蟾蜍腹直肌等无明显作用。0.1g/kg静注,对麻醉犬的血压也无明显作用[1]。其温浸液在1:20O浓度时孑孓有毒杀作用[2]。
- 参考文献: /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