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子
- 基本信息
- 基原信息
- 药物运用
- 现代研究
- 其他傣药推荐
- 其他少数民族药
基本信息
-
中药名:
李子
-
类别:
傣药
-
民族药名:
麻曼勒
-
民族药名出处:
《西双版纳傣药志》、(德宏)
-
药材来源:
为蔷薇科植物李的根或果实。
-
出处:
《中华本草》傣药卷
-
功效:
调补气血,理气止痛,收敛止泻。
-
主治:
主治四塔功能低下所致的“多温多约,冒米想”(体弱多病,乏力),“接短鲁短”(腹痛腹泻),“拢蒙沙嘿”(腹痛腹泻,赤白下痢)。
基原信息
-
来源生物拉丁名:
Prunus salicina Lindl.
-
药物分类:
植物药
-
来源生物形态:
李 Prunus salicina Lindl. 乔木,高可达12m。树皮灰褐色,粗糙;小枝无毛,紫褐色,有光泽。叶互生,叶柄长1~1.5cm,近顶端有2~3腺体;叶片长方倒卵形或椭圆倒卵形,长5~10cm,宽3~4cm,先端短骤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细密浅圆钝重锯齿,两面无毛或下面脉腋间有毛。先叶开白色花,径约2cm,通常3朵簇生;花梗长1~1.5cm;萼筒杯状,萼片与花瓣全为5;雄蕊多数;心皮1,与萼筒分离。核果卵球形,先端常稍息尖,基部凹陷,有深纵沟,绿、黄或带紫红色,有光泽,被蜡粉;核有细皱纹。花期4~5月,果期7~8月。
-
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
我国除内蒙、新疆、西藏外,各地多有分布和栽培。
-
栽培与养殖:
/
-
代用药:
/
-
采收加工:
根全年可采,用鲜品。夏季采果,晒干备用。
-
炮制方法:
/
-
性状鉴别:
/
-
显微鉴别:
/
-
理化鉴别:
/
药物运用
-
性味归经:
味苦、酸,微涩,性凉。入土、水、风塔。
-
用法用量:
内服:煎汤,果实20~30g;根20~25g。
-
考证:
/
-
制剂:
/
-
选方:
l,治四塔功能低下所致的“多温多约,冒米想”李子根20g,千日红、通光藤各15g、煎汤内服、(景洪市傣医波波验方)
2.治“接短鲁短”李子根30g,秧泡根15g。煎汤内服;或配使君子根15g。煎汤内服。(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)
3.治“拢蒙沙嘿”李子根25g,红李子根30g。煎汤内服。(景洪市傣医波为三验方)
-
注意事项:
服用本品时忌食菌类及酒。
现代研究
-
化学成分:
果实含赤霉素(gibberellin)A32[1]。还含胡萝卜类色素,如β-胡萝卜素(β-carcotene),隐黄质(ctyptoathin),叶黄素(lutein),堇黄质(violanthin)及新黄质(neoxanthin),并含维生素A[2]。又含矢车菊苷(chrysanthemin),矢车菊苷元一3一鼠李糖基葡萄糖苷,蜀葵氨酸(altheine)等多种氨基酸[3]。
-
药理作用:
/
-
参考文献:
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