狭叶巴戟
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狭叶巴戟的概览。狭叶巴戟又名沙腊,归类于傣药,为茜草科植物狭叶巴戟的根皮和叶,可清火解毒,利胆退黄,杀虫止痒,敛疮生肌。
此外,还有更多关于狭叶巴戟的基本信息,如基本信息、药物运用、现代研究......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。
- 音译名: 沙腊
- 分类: 傣药
基本信息
- 中药名: 狭叶巴戟
- 类别: 傣药
- 民族药名: 沙腊
- 民族药名出处: 《西双版纳傣药志》
- 药材来源: 为茜草科植物狭叶巴戟的根皮和叶。
- 出处: 《中华本草》傣药卷
- 功效: 清火解毒,利胆退黄,杀虫止痒,敛疮生肌。
- 主治: 主治“拢案答勒”(黄疸),“咪兵牛”(胆石症),“兵洞飞暖龙”(疔疮痈疖脓肿),“兵洞烘洞飞暖”(皮肤瘙痒,斑疹,疥癣,湿疹),“埋蒙罕贺”(漆树过敏),“鲁旺兵洞烂”(小儿疮疡久不收口)。
基原信息
- 来源生物拉丁名: Morinda angustifolia Roxb.
- 药物分类: 植物药
- 来源生物形态: 狭叶巴戟 Morinda angustifolia Roxb. 小灌木,高约2m。根黄色。叶对生;叶片倒披针形,顶端渐尖,全缘,基部楔形,长约25cm,宽约9cm,两面光滑,叶脉凸出;叶间托叶狭三角形;叶柄长约1cm。头状花序,与叶对生,花序梗长2~3cm,白色,花萼管状,花冠5裂,雄蕊5,花盘环状,子房下位,2室。果为一聚合果,由肉质扩大、合生的花萼组成,内含种子1粒。
-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生于海拔约500m的常绿阔叶林中。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和西盟县有分布。
- 栽培与养殖: /
- 代用药: /
- 采收加工: 全年可采,用鲜品,随用随采。
- 炮制方法: /
- 性状鉴别: /
- 显微鉴别: /
- 理化鉴别: /
药物运用
- 性味归经: 味苦,性凉。入水、风塔。
- 用法用量: 内服:煎汤,根皮30~60g。外用:鲜叶适量,煎水洗;或干叶适量研粉,人乳调擦。
- 考证: /
- 制剂: /
- 选方: 1.治“拢案答勒”狭叶巴戟根50g,鸡蛋花树根20g,金竹根20g。煎服。或狭叶巴戟根30g,十大功劳20g,澜沧江寄生20g。煎服。并狭叶巴戟叶鲜品适量,煎汤外洗全身。(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香验方) 2.治“拢案答勒”,“咪兵牛”狭叶巴戟根20g,野生狭叶巴戟根20g,云南五味子藤10g。煎服。(景洪市傣医波波验方) 3.治“兵洞飞暖龙”,“兵洞烘洞飞暖”狭叶巴戟叶适量,煎水外洗患处。(景洪市傣医波阶验方) 4.治“兵洞烘洞飞暖”狭叶巴戟叶、毛线拉黄苔寄生、无瓣枣各适量,煎汤外洗。(勐腊县傣医波溜燕验方) 5.治“兵洞烘洞飞暖”,“埋蒙罕贺”狭叶巴戟叶、小叶臭黄皮、小黄散各适量,煎汤外洗。(景洪市傣医波阶验方) 6.治“鲁旺兵洞烂”狭叶巴戟叶适量。晒干后用火烤焦,捣为细粉,加母乳调匀外擦。(景洪市傣医刀新民验方)。
- 注意事项: /
现代研究
- 化学成分: /
- 药理作用: /
- 参考文献: /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