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音译名: 江给
  • 分类: 藏药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药名:
  • 类别: 藏药
  • 民族药名: 江给
  • 民族药名出处: /
  • 药材来源: 为食肉目犬科动物狼的肉、胃、舌,喉、气管。
  • 出处: /
  • 功效: 狼肉:祛寒,助消化,消积。 狼舌:清热,消肿。 狼胃:温胃消积。 狼喉及气管:消瘿。
  • 主治: 狼肉治不消化症。狼舌治咽喉病。狼胃治肉积。狼喉及气管治颈瘿病。

基原信息

  • 来源生物拉丁名: Canis lupus Linndeus.
  • 药物分类: 动物药
  • 来源生物形态: 外形与家犬相似,体长1~1.6m。体重30~40kg。头宽额广,吻略尖,犬齿与臼齿均发达。眼裂斜而带凶光;耳壳小,直立竖起,口裂深。躯体强壮,四肢有力。尾较长,尾毛蓬松而不弯曲。个体毛色有棕灰、淡黄及灰白等类型,但一般背中央的色调较深,头部暗灰色,额顶和上唇灰褐色,体侧及四肢外侧较背部略浅,为淡棕或灰棕色。腹部为土黄色。尾与体背同色。狼的毛色常随分布地区及栖息环境不同而有较大变异。每年1~2月交配,妊娠期约为两个月。每胎产仔6~7只。
  •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栖息范围广,包括山地、平原、丘陵、荒漠、冻土草原等地带均有分布。独居或雌雄同居。多夜间外出活动。在我国北方、西北地区冬季往往集群活动。嗅觉和听觉敏锐,善奔跑,性凶残,机警而多疑。主要以中、小型兽类为食,也危害家畜。除台湾省、广东海南岛和云南极南缘之外,分布遍及全国。
  • 栽培与养殖: /
  • 代用药: /
  • 采收加工: 捕杀狼后,取其肉煮熟,晒干,研细。将狼舌、喉、气管晾干,研细。取狼胃密闭煅炭,研细。
  • 炮制方法: /
  • 性状鉴别: 性状鉴别:狼舌为长柱状,稍弯曲,长约12cm,宽约4cm,厚1~2cm,舌尖纯圆,舌根稍宽厚。切面椭圆形,可见细纹理。表面棕黑色,有细皱纹;质韧,不易折断。气微腥,味淡。
  • 显微鉴别: /
  • 理化鉴别: /

药物运用

  • 性味归经: 狼肉:咸,热。 狼舌:甘,凉。 狼胃:甘,温。 狼喉及气管:涩,咸。
  • 用法用量: 常配方用。
  • 考证: 始载于《四部医典》。《晶珠本草》记载:狼肉提升胃温,益精,培元。狼胃消食化滞。《藏医药选编》记有狼胃益胃火,助消化,治脾胃虚寒,消化不良。
  • 制剂: /
  • 选方: 方一:十三味狼舌丸:狼舌40g,竹黄100g,姜黄80g,诃子180g,安息香60g,木香70g,藏菖蒲100g,沙生槐子50g,翼首草130g,麝香1. 5g,龙胆花120g,马尿泡70g,雄黄40g。共研细粉,水泛丸。清热,消肿。用于舌头肿痛、白喉等症。一日2~3次,每次1~2丸。 方二:高山龙胆花、诃子珍珠盐、獐牙菜、藏黄连、紫檀香、藏木香、茶绒、余甘子、西伯利亚紫堇各等分,与鱼、喜鹊肉、胡兀鹫喉头、狼喉头、鸬鹚喉头共研细末。用各种动物喉头煎汁送服。连服1月,禁食酒肉之类,长期服用,可治瘿瘤病。
  • 注意事项: /

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 /
  • 药理作用: /
  • 参考文献: /

其他少数民族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