猕猴
- 基本信息
- 基原信息
- 药物运用
- 现代研究
- 其他藏药推荐
- 其他少数民族药
基本信息
-
中药名:
猕猴
-
类别:
藏药
-
民族药名:
折
-
民族药名出处:
/
-
药材来源:
为猴科动物猕猴的骨、心、尿、胆汁等。
-
出处:
/
-
功效:
/
-
主治:
骨:治难产。
心:治妇女心热病。
尿:辟邪。
胆汁:治配合毒。
基原信息
-
来源生物拉丁名:
Macaca mulatta Zimmermann.
-
药物分类:
动物药
-
来源生物形态:
体型较大。体长58~62cm,尾长18~20cm。被毛长而密。颜面和两耳多呈肉色。臀胝明显,呈鲜明的棕红色,雌者色更红。两颊有颊囊。四肢粗短,手足均具5指(趾),指端有扁平的指甲。毛色随地区、年龄而异,一般背部毛色灰暗或灰棕,至臀部逐步变为深棕色。肩及前肢略灰,胸腹部淡灰色。冬末春初交配,孕期半年,每胎产一崽。
-
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
栖息于山林。群居性,白昼活动觅食。晚间息于岩壁或树上,善攀缘,跳跃,会泅水。行动敏捷、机灵。杂食性、以野果、花、树叶嫩枝芽、昆虫等为食。分布于西藏、青海大部林区及华南、西南、长江流域,以及河南、山西、河北、陕西等省区。
-
栽培与养殖:
/
-
代用药:
/
-
采收加工:
全年均可捕捉。取其心,晾干,研细。取胆囊挂通风处,晾干。尿鲜用。剥去皮毛(四肢不去皮毛),除去其他脏器,剔除骨上筋肉,将骨骼挂通风处晾干。
-
炮制方法:
/
-
性状鉴别:
性状鉴别:1.四肢骨:前肢肱骨长约13cm,粗约1.3cm,桡骨、尺骨的大小几乎相等,长约14cm,粗0.8~1cm。后肢股骨长约17cm,粗约1.5cm,微弯;腓骨、胫骨长约15cm,胫骨粗约1.2cm,腓骨细瘦。前后肢掌部及爪均附带皮毛,皮干枯,呈黄棕色,毛色与生者相似。骨质轻,外表较洁白。断面骨膘不甚厚实,亦呈浸白色,骨髓干枯。
2.全身骨:包括头骨、脊骨、肋骨、尾骨等。头骨与人头骨相似。脊椎骨粗大,共28节。肋骨13对,细瘦而弯曲。尾骨由粗逐渐变细小,共15节。商品常因加工损失而残缺不全。以上两种药材均以无筋肉附着,无霉坏、臭味、虫蛀变质者为佳。
-
显微鉴别:
/
-
理化鉴别:
/
药物运用
-
性味归经:
骨:味甘、涩,性温。
-
用法用量:
常配方用。
-
考证:
据《晶珠本草》记述:猕猴心治妇女心热病。猴骨能催生。尿辟邪。
-
制剂:
/
-
选方:
方一:额骨干水散:(甲)猴额骨、猪额骨、马额骨、旱獭骨、诃子、毛诃子、狐心(干)、寒水石、红耳鼠兔粪膏、斑蝥、阿魏、硇砂、铁线莲、草玉梅各50g。(乙)肉豆蔻、荜茇、石榴、螃蟹壳、冬葵子、水獭粪炭、红糖各50g。将甲药共为细末,入酥油或牛奶或牛羊肉汤浮油中,搅拌均匀,密闭成炭,再加乙药,共为细末。日服三次,每服10g。体弱者用红糖水冲服,肝炎患者以白糖水冲服,炎症者用蜂蜜水冲服。治腹水、皮下水肿。
方二:安神散:槟榔3g,黑沉香、肉豆蔻、丁香、广木香、广酸枣、阿魏、铁棒锤根、紫硇砂、干姜、荜茇、胡椒各1.5g,兔心、秃鹫心、野牛心、鹦鹉心、旱獭心、猴心干品各等量。共为细末,加红糖调水丸如豌豆大。日服1次,每服7粒,体弱者5粒,体壮者9粒。睡前用肉汤、奶汁或酒冲服。治心脏病。
-
注意事项:
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