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莲子
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石莲子的概览。石莲子又名麻嘎郎,归类于傣药,为豆科植物喙荚云实的成熟种子,可清火解毒,杀虫止痒,消肿止痛。
此外,还有更多关于石莲子的基本信息,如基本信息、药物运用、现代研究......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。
- 音译名: 麻嘎郎
- 分类: 傣药
基本信息
- 中药名: 石莲子
- 类别: 傣药
- 民族药名: 麻嘎郎
- 民族药名出处: 《西双版纳傣药志》、(德宏)
- 药材来源: 为豆科植物喙荚云实的成熟种子。
- 出处: 《中华本草》傣药卷
- 功效: 清火解毒,杀虫止痒,消肿止痛。
- 主治: 主治“农杆农暖”(乳痈),“达黑火”(蜈蚣咬伤),“兵洞飞暖龙”(疔疮痛疖脓肿)。
基原信息
- 来源生物拉丁名: Caesalpinia minax Hance
- 药物分类: 植物药
- 来源生物形态: 喙荚云实 Caesalpinina minax Hance 有刺藤本,高约1m。通体被短柔毛。根圆柱形,浅黄色。茎和叶轴上均有散生钩刺。二回偶数羽状复叶互生,长达45cm,羽片5~8对;小叶6~12对,小叶柄甚短,其下有1枚小倒钩刺,小叶片矩状披针形或椭圆形,有时倒披针形,长2~4cm,宽1.1~1.7cm,先端有小细尖,基部浑圆,全缘。总状花序顶生,花序轴上有刺;花多数,蝶形花冠白色带红紫色斑,花瓣5,三角状倒卵形,最上面1枚最小;雄蕊10,不等长,花丝分离,下部密被长柔毛。荚果椭圆状矩形,长8~15cm,密生棕色针状刺,先端有喙。种子4~8粒,矩状椭圆形,甚似于莲子。花期3~4月,果期5~9月。
-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生于海拔200~1800m的次生林缘、灌木丛中。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和云南等地。
- 栽培与养殖: /
- 代用药: /
- 采收加工: 8~9月采收成熟果实,取出种子,晒干备用。
- 炮制方法: /
- 性状鉴别: /
- 显微鉴别: /
- 理化鉴别: /
药物运用
现代研究
- 化学成分: /
- 药理作用: /
- 参考文献: /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