秃鹫
- 基本信息
- 基原信息
- 药物运用
- 现代研究
- 其他藏药推荐
- 其他少数民族药
基本信息
-
中药名:
秃鹫
-
类别:
藏药
-
民族药名:
夏果
-
民族药名出处:
/
-
药材来源:
为鹰科动物秃鹫的肉、骨、眼、喉头、心、胃、胆汁、尿、粪等。
-
出处:
/
-
功效:
秃鹫肉:提升胃温。
秃鹫骨:通淋利尿,开通水闭。
秃鹫眼:明目去翳。
秃鹫喉头:消食除积,健胃。
秃鹫心:清心补脑。
秃鹫胃:攻坚破结,提升胃温。
秃鹫胆汁:明目,疗疮,清肺。
秃鹫尿:辟邪。
秃鹫粪:内服温胃和中,破结软坚;外用消肿。
-
主治:
秃鹫肉:治胃溃疡、胃痛、消化不良。瘿瘤(甲状腺肿大)。
秃鹫骨:治小便闭塞,小便涩痛。
秃鹫眼:治视力减退,目生障翳,并利肺痨病。
秃鹫喉头:治食积,吞咽困难。
秃鹫心:治神经衰弱,记忆力衰退。
秃鹫胃:治胃痞瘤,消化不良。
秃鹫胆汁:治目疾、疡疮、肺病(外敷、内服并用)。
秃鹫尿:治精神病。
秃鹫粪:内服温胃和中,破结软坚;外用消肿。治消化不良、痞瘤病、铁垢痰、疡疮疖痈。
基原信息
-
来源生物拉丁名:
Aegypius monachus(Linnaeus).
-
药物分类:
动物药
-
来源生物形态:
体型特大,站立时高近1m;相貌凶狠。头圆小。从额至后头被有暗褐色绒羽;枕羽较密,在颈侧略成刺毛状,颈部裸露无毛,呈铅色沽蓝,皱颌淡褐而近似白色。翅上覆羽,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及肩、背、腰与尾上覆羽均暗褐色,初级飞羽和腿羽黑褐色。胸前密被毛状绒羽,两侧各有一束蓬松的矛状长羽,十分明显。胸、腹羽微具淡色纵纹;肛围和尾下覆羽浅褐近白色。
-
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
多栖息于海拔2000~4500m的山区和高原草甸,偶尔至平原地区觅食。常在悬崖或峭壁眺望;多单独活动。飞翔能力很强。以动物尸体为食。分布于西藏、青海、甘肃、内蒙、新疆、陕西,也偶见于华北、东北及沿海等省区。
-
栽培与养殖:
/
-
代用药:
/
-
采收加工:
捕杀秃鹫,取肉鲜用或晾干备用,骨、粪煅成炭,研细;喉头、心、胃、眼晾干,研细,胆汁、尿鲜用。
-
炮制方法:
/
-
性状鉴别:
性状鉴别:粪:呈灰黄色或淡黄色,有的夹带白点,混悬水中,有类似油样泡沫漂浮水面。气腥,味淡、微辛。以色灰白、均匀、无杂质者为佳。
-
显微鉴别:
/
-
理化鉴别:
/
药物运用
-
性味归经:
秃鹫粪辛、咸,温、平。
-
用法用量:
常配方用。
-
考证:
据《晶珠本草》记载:秃鹫眼敷在眼上明目,外涂翳障利翳障,并利肺痨病。秃鹫喉头(与消化药相配)助消化,特别是消化肉食效果好。秃鹫心治记忆力衰退。秃鹫胆可明目、利疮。内服、外敷均可治疗眼病、疮疖、肺病。秃鹫胃破痞瘤,提升胃温。秃鹫骨可开通水闭。秃鹫肉可提升胃温、治瘿瘤。秃鹫粪去毒后使用,否则忌用,可提升胃温,破肿瘤,治剑突肿、铁垢病,消肿,熟脓。秃鹫尿辟邪,《四部医典》记载:秃鹫肉能生胃温,治瘿瘤;粪便能生胃火,并能促使肿块成脓。
-
制剂:
/
-
选方:
方一:十味鹫粪散(夏塔久巴):秃鹫粪、石灰、寒水石、胡兀鹫粪各50g,草玉梅子、高原毛茛、短尾铁线莲各40g,干姜、荜茇各50g,肉桂皮10g。以上十味,粉碎过筛,混合。气微,味微辛。有健胃、消食之功能。主治消化不良及各种胃病。每服1~2g,日服3次,温开水冲服。
方二:秃鹫喉100g,烈香杜鹃、藏木香、草果、芫荽子、小豆蔻、红花、波棱瓜子、尼泊尔紫堇、甘青青兰、朱砂、水银(制)各20g。先将前十味药,粉碎过筛,再与朱砂、制水银研磨混匀。主治食管癌,吞咽困难。每服0。5~1g,日服3次,温开水冲服。
方三:十八味白螺散(东儒交杰)秃鹫粪(炭)、胡兀鹫粪(炭)、寒水石、硼砂、碱花、干姜、光明盐、石榴、小豆蔻、荜茇、藏木香、木香、红花、余甘子、大黄、哇夏嘎、诃子各100g,牛黄50g。先将寒水石、硼砂、碱花分别炒(炒用时间以连续炒焦七粒青稞时间为限)。然后将除牛黄以外的各味药共研细粉,过筛;再与牛黄混匀。主治慢性肠胃炎、胃病、食物中毒、药物中毒。每服2~3g,日服3次,温开水冲服。
方四:血痞瘤新病,宜先用放血疗法泄其血热。若病期较久者,用炒盐、火硝、秃鹫粪、沙棘果膏、陈芒硝、芒硝共研细末,长期服用,使其破散,然后以泻下法治之。另在治胆痞瘤、剑突痞瘤、石痞瘤、虫痞瘤、脉痞瘤方剂中均含有秃鹫粪。
方五:昏迷惊厥时,用鹫心、丁香、广酸枣、榼藤子、白刀豆、翠雀,煎汤令服。
-
注意事项:
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