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孔雀
- 基本信息
- 基原信息
- 药物运用
- 现代研究
- 其他藏药推荐
- 其他少数民族药
基本信息
-
中药名:
绿孔雀
-
类别:
藏药
-
民族药名:
么夏
-
民族药名出处:
/
-
药材来源:
为雉科动物绿孔雀的肉、胆汁、尾羽、粪等,为产于外地的药用动物。
-
出处:
/
-
功效:
/
-
主治:
绿孔雀肉:治胆病、合成毒病。
绿孔雀胆汁:治食物中毒,药物中毒。
绿孔雀尾羽:治肺脓疡。
绿孔雀粪:治疠毒引起的疾病。
基原信息
-
来源生物拉丁名:
Pavo muticus imperator Delacour.
-
药物分类:
动物药
-
来源生物形态:
雄鸟通体辉翠蓝绿色,下背呈现紫铜色反光,羽色艳丽多彩。头顶耸立一簇冠羽,簇中央部辉蓝,具翠绿色宽缘。颈、胸和翕均呈辉亮的黄铜色,羽基暗紫蓝色,常展露于外;下背与腰翠绿,羽片中央具铜褐色的矢状斑,羽缘黑色,宛如鳞片状。翼上覆羽金属绿色和蓝色;内侧飞羽大部黑褐色,外翎闪着蓝绿色;初级飞羽几纯棕色。腹和胁部暗蓝绿色;肛周和尾下覆羽浓褐色。尾上覆羽长达1m左右,即谓尾屏,华丽无比。尾屏羽支分离,呈金属绿色,并有紫铜色反光,近羽端处具椭圆形眼状斑。眼状斑中央有肾形或圆形的暗紫色小斑,小斑外围呈辉亮的蓝绿色,此色围于铜色的圈内;斑端最外层尚具浅葡萄红色。外侧羽支的眼状斑分层不如中央的鲜明。真正尾羽形短,呈黑褐色。嘴和脚均黑黄色。雌鸟无“尾屏”,背西浓褐色,羽色型酷似雄鸟,但羽色远不如雄鸟艳丽。
-
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
栖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开阔的稀树草原,或者生长有灌丛、竹丛、针叶和阔叶等树林的草原。尤喜在靠近溪河沿岸和林中空旷的地方活动。少独居,多见一只雄鸟与三、五只雌鸟结群活动。性机敏畏人,不易接近;不善飞行,奔跑迅速。杂食性,食物主要为川梨、黄泡等果实,亦吃禾谷秧苗、草籽及蟋蟀、蚱蜢、小蛾、白蚁、蛙类和蜥蜴等。分布于云南省南部。
-
栽培与养殖:
/
-
代用药:
/
-
采收加工:
捕杀绿孔雀后将肉晒干,研细;取胆囊,挂通风处晾干,研细;羽毛,烤焦,研细;粪,烧成炭,研细。
-
炮制方法:
/
-
性状鉴别:
/
-
显微鉴别:
/
-
理化鉴别:
/
药物运用
-
性味归经:
绿孔雀肉味甘,性平。
-
用法用量:
常配方用。
-
考证:
《晶珠本草》记载:孔雀肉治胆病,治中毒症。孔雀肉要与解毒药物相配,不可任意内服。马鸡肉和胆,可代替孔雀肉和胆。孔雀尾翎熏治肺脓。用前要在玻璃或晶石器皿中,用晶火烤熏,功效最好。孔雀粪消炎症。
-
制剂:
/
-
选方:
方一:十味角蒿散:蜜花角蒿、大蒜、干萝卜、广木香、孔雀翎(灰)、姜片、硇砂、藏红花各等量,麝香少许。共为细末,入清油。滴耳,治慢性中耳炎。
方二:麝香、阿魏、川木香、紫硇砂、萝卜、角蒿、孔雀翎(燎)。共研细末,植物油调和,滴入耳中,此后用吸管轻轻吹之。可用于治疗耳鸣、耳聋之症。
方三:狼毒、钩腺大戟、孔雀肉、短管兔耳草。共研细末。有泻下之功效,可治胃胀满。
方四:麝香、阿魏、紫硇砂、广木香、萝卜、角蒿。芝麻油调和注入耳内,待片刻后挖出。主治耳垢阻塞耳聋。
方五:铁棒锤、胶质没药、孔雀胆。共研细末,外涂或内服。主治麻风病。
-
注意事项:
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