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公英

  • 音译名: 哇库尔那保
  • 分类: 藏药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药名: 蒲公英
  • 类别: 藏药
  • 民族药名: 哇库尔那保
  • 民族药名出处: /
  • 药材来源: 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干燥全草。
  • 出处: /
  • 功效: 清热解毒
  • 主治: 治培根木保病、瘟病时疫、血病、赤巴病。

基原信息

  • 来源生物拉丁名: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.-Mazz.
  • 药物分类: 植物药
  • 来源生物形态: 多年生草本,高10~25cm,含白色乳汁,全体被白色疏软毛。根深长,单一或分枝,直径通常3~5mm,外皮黄棕色。叶根生,排列成莲座状;叶具柄,柄基部两侧扩大呈鞘状;叶片线状披针形、倒披针形或倒卵形,长6~15cm,宽2~3.5cm,先端尖或钝,基部狭窄,下延呈叶柄状,边缘浅裂或作不规则的羽状分裂,裂片齿牙状或三角状,全缘或具疏齿,裂片间有细小锯齿,绿色或有时在边缘淡紫色斑迹,被白色蛛丝状毛,花茎比叶片长或稍短,上部密被白色蛛丝状毛;头状花序单一,顶生,全为舌状花,两性;总苞片多层,外面数层较短,卵状披针形,长6~8mm,宽2.2~3.5mm,先端有小角状突起;内面一层线状披针形,长1.2~1.8cm,中部宽约2mm,先端有小角状突起,边缘白色,膜质或略带粉红色,缘具蛛丝状毛;花托平坦;花冠黄色,先端平截,5齿裂,下部1/3连成管状;雄蕊5,着生于花冠管上,花药合生成筒状包于花柱外,药隔向上引伸,药室基部有尾,2室,纵裂,花丝分离;雌蕊1,子房下位,花柱细长,柱头2裂,有短毛。瘦果倒披针形,长4~5mm,宽1.5mm,具纵棱,并有横纹相连,果之全部有刺状突起,果顶具长8~16mm的喙;冠毛白色,长约7mm。花期4~5月,果期6~7月。
  •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生于山坡草地、路旁、河岸沙地及田野间。分布于青海、甘肃、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湖南、湖北及东北、华北、华东等地。
  • 栽培与养殖: /
  • 代用药: 云南迪庆地区用同属植物西藏蒲公英Taraxacum tibetanum Hand. -Mazz.、锡蒲公英 Taraxacum sikkimense Hand. -Mazz.、短喙蒲公英Taraxacum brevirostre Hand. -Mazz.等以该药总名库尔芒入药。
  • 采收加工: 4~10月间开花前或刚开花时连根挖出,晒干。
  • 炮制方法: /
  • 性状鉴别: 性状鉴别:本品呈皱缩卷曲的团块。根呈圆锥状,多弯曲,长3~7cm;表面棕褐色,抽皱;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,有的已脱落。叶多皱缩破碎,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,绿褐色或暗灰色,先端尖或钝,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,基部渐狭,下延呈柄状,下表面主脉明显。花茎1至数条,每条顶生头状花序,总苞一层,另有多数小的外包层,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。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。气微,味微苦。
  • 显微鉴别: 显微鉴别:根(直径3.5mm)横切面:最外为木栓层。韧皮部宽广,约占半径的4/5,有乳管及筛管群排列成断续的环轮状,通常6~9轮。木质部小,约占半径1/5。纵切面观乳管为有节的联结乳汁管。 粉末鉴别:土黄色。多细胞非腺毛多见,大多碎断,完整者由6~8(~13)细胞组成,细胞呈类长方形,长180~570(~750)μm,基部直径20~24μm,中间细胞有时缢缩或扭曲,细胞连接处常有黄棕色内含物,顶端细胞呈棒状或长椭圆形。叶下表皮细胞表面观垂周壁波状弯曲,角质层隐见;上表皮细胞多角形或类长方形,垂周壁略不均匀增厚,厚4~7μm。上下表皮均见气孔、毛茸。气孔长圆形,长35~44μm,直径25~29μm,副卫细胞(3)4~5,不定式或不等式,细胞中含有菊糖结晶。苞片上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圆多角形,垂周壁细波状弯曲,壁连珠状增厚,隐见角质纹理;下表皮细胞类长方形或多角形,垂周璧略弯曲,壁稍厚;上下表皮均有不定式气孔。可见,有节联结乳汁管,直径9~17μm,壁稍厚,侧面内充满细小的淡黄色颗粒物,菊糖较多,粉末用水合氯醛装置(不加热),可见菊糖团块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细胞中,呈扇形,或不规则形。花葶表皮细胞表面观细长,呈条状或长方形,直径10~16μm,壁厚2.5~6μm,隐见细而疏的角质纹理,细胞中含有黄棕色颗粒物,毛茸多见。花粉粒无色,类圆球形,直径23~31μm,表面具细小的疣突,3孔沟,外壁分层明显,外层较厚。冠毛为多列性分枝状毛,各分枝为长条状单细胞,直径6~11μm,壁稍厚,先端渐尖,呈刺状。导管均为螺纹和网纹导管,直径11~38μm。草酸钙晶体众多,长方形、类方形、不规则形,直径4~13μm。
  • 理化鉴别: 理化鉴别:(1)取本品甲醇提取液1ml,置水浴上蒸干。用冰醋酸1ml溶解残渣,加入醋酸酐-浓硫酸(19:1)试剂混合液1ml,观察颜色反应,由黄色很快变为红色→紫色→青色→污绿色。 (2)取本品粉末1g,加乙醇10ml,冷浸过夜滤过。滤液蒸干,残渣加稀盐酸4ml溶解,滤过。取滤液,加改良化铋试液2滴,产生橙色沉淀。

药物运用
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苦、微甘,性凉。 《晶珠本草》:味苦、微甘。 《藏药配方新编》:味苦、甘,性凉。 《新编藏医学》:味苦,性凉。 《藏医百科全书》:味苦,性凉。
  • 用法用量: 常配方用,6~9g。
  • 考证: 《晶珠本草》记载:库尔芒治培根木保病、陈热病。本品之名有西然奥玛、若尔芒。分为大叶、细叶两类,每类又分黑、白两种,共为四种。《如意宝树》记载:库尔芒治胆病、胃病,解急性中毒。花清热。细叶库尔芒开胃口,治血病、赤巴病。让钩多吉说:库尔芒汁解宝石中毒。《形态比喻》记载:库尔芒分大叶和细叶两类,每类再分为黑、白两种,共四种。又称为都孜达尔亚干,为治病甘露四弟兄。花白色者为白色种,花黄色者为黑色种。无论哪一种,其花瓣千层,茎中空,圆筒形,伞柄状。无论根、茎或叶,折断后均有乳汁流出。 大叶库尔芒生长在山地、田野,叶长椭圆形,茎长,花两三朵,并蒂。细叶库尔芒生长在高山坡。叶细,深裂,油绿色;花单一开放,味苦、微甘;根白色,柔软,流乳状白液。亦称加卜奈嘎尔保,功效清热,治瘟病时疫、血病、赤巴病。 据查证,细叶库尔芒(哇库尔),藏医临床常分白、黑两种,分别为开白花和黄花的蒲公英,称为“哇库尔嘎保”和“哇库尔那保。”蒲公英的性状与《晶珠本草》关于细叶库尔芒的记载相似。 大叶库尔芒(甲库尔),《西藏中草药》记载为毛莲菜Picris hieracioides L. ssp. fuscipi-losue Hand. -Mzz.,没有发现区分白、黑两种的情况。其性状与《晶珠本草》关于大叶库尔芒的记载相符。但对毛莲菜的应用各地不同,云南迪庆地区作 扎赤那保入药,这二种用法,还应进一步查证。还有人认为甲库尔也应是蒲公英属的植物的提法,认为,尽管蒲公英属植物的分类、变异和进化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,但是肯定不存在“花两三朵,并蒂”这种性状特征,因而甲库尔不是蒲公英属的植物,当属无疑。
  • 制剂: /
  • 选方: 方一:七味蒲公英散:蒲公英(根)250g,萹蓄200g,甘青青兰225g,兔耳草175g,翼首草150g,羽叶点地梅150g,麻花艽150g。粉碎成细粉,混匀,即得。用于胃热病。口服, 每服2.5g,每日2~3次。 方二:唐古特青兰、蒲公英、茶藨子(中皮)、沙棘姜黄、黄花杜鹃、桂皮、肉豆蔻黄精、 木藤蓼。共研为细末,白糖为引,热症用凉水冲服,寒症用开水冲服。一日2次,一次1.5g。 治一切“木布”症,特别能治寒热交织症。
  • 注意事项: /

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 /
  • 药理作用: 1.抗菌作用:试管实验发现本品对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、溶血性链球菌均有较强的杀菌作用,对绿脓杆菌、变形杆菌、痢疾杆菌、伤寒杆菌、肺炎双球菌、脑膜炎双球菌、白喉杆菌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杀菌作用。 2.利胆、利尿及其他作用:本品对动物有利胆和利尿作用。对离体蛙心实验小剂量兴奋,大剂量抑制。
  • 参考文献: /

其他少数民族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