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柿
- 基本信息
- 基原信息
- 药物运用
- 现代研究
- 其他傣药推荐
- 其他少数民族药
基本信息
-
中药名:
野柿
-
类别:
傣药
-
民族药名:
麻禾藤
-
民族药名出处:
《西双版纳傣药志》
-
药材来源:
为柿科植物野柿的根、枝和叶。
-
出处:
《中华本草》傣药卷
-
功效:
调理四塔,补土健看,清火解毒。
-
主治:
主治“冒米想,冒开亚毫”(乏力,不思饮食),“多温多约,揪涛”(体弱多病,早衰),“拢案答勒”(黄疸),“菲埋喃皇罗”(水火烫伤)。
基原信息
-
来源生物拉丁名:
Diospyros kaki Thunb. var. sylvestris Makino
-
药物分类:
植物药
-
来源生物形态:
野柿 Diospyros kaki Thunb.var.sylvestrisMakino 落叶乔木,高达15m。树冠圆形,树皮暗灰色,鳞片状开裂。单叶互生,叶柄长1~1.5cm,有毛;叶片椭圆状卵形至长圆状卵形或倒卵形,长6~18cm,宽3~9cm,先端短尖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全缘,上部深绿色,有光泽,下面淡绿色,有褐色柔毛。花白黄色,单性或杂性,雌雄异林或同株,花冠钟状有毛,4裂;雄花每1~3朵集生,长约1cm,雌花单生叶腋,长1.5~1.8cm,花萼在果实成熟时增大,退化雄蕊8。浆果卵圆形或扁球形,直径3.5~8cm,橙黄色或鲜黄色,基部有宿存萼。花期5~6月,果期9~10月。
-
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
生于海拔200~2300m的次生林书。我国长江流域以市有分布。
-
栽培与养殖:
/
-
代用药:
/
-
采收加工:
全年可采,晒干备用。
-
炮制方法:
/
-
性状鉴别:
/
-
显微鉴别:
/
-
理化鉴别:
/
药物运用
-
性味归经:
味苦、涩,气香,性寒。入四塔。
-
用法用量:
内服:煎汤,根、枝20~30g;泡酒,根、枝、叶100g。外用:野柿叶适量,煎汁擦。
-
考证:
/
-
制剂:
/
-
选方:
1.治“冒米想,冒开亚毫”野柿枝2Og用火烧后煎服。(景洪市傣医刀新民验方)
2.治“多温多约,揪涛”野柿根,枝、叶各100g。加酒1000ml浸泡30d,服10~20ml。(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)
3.治“拢案答勒”野柿根30g。煎服。(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香验方)
4.治“菲埋喃皇罗”野柿叶适量煎汁外擦。(西双版纳州傣医院感医康郎腊验方)
-
注意事项:
/
现代研究
-
化学成分:
根含异柿醌(isodospyrin),马米柿醌(mame-gakinone),柿萘醇酮(shinanolone),双萘一1,l’一醌(binaphthyl-l,l’-quinone),羽扇豆醇(lupeol),白桦脂醇(betulin),白桦脂酸(betulinic acid)[1]及大丁草醇(serberilnol),11一甲基大丁草醇(11-methylserberinol)[2]等化合物。
-
药理作用:
/
-
参考文献:
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