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刚纂

  • 音译名: 些拎
  • 分类: 傣药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药名: 金刚纂
  • 类别: 傣药
  • 民族药名: 些拎
  • 民族药名出处: 《西双版纳傣药志》、(西双版纳)、(德宏)
  • 药材来源: 为大戟科植物金刚纂的乳汁、叶或茎。
  • 出处: 《中华本草》傣药卷
  • 功效: 消肿止痛,清火解毒,敛疮生肌,止咳平端,润肠通便。
  • 主治: 主治“阻伤”(跌打损伤),“兵洞飞暖龙”(疗疮痈疖脓肿),“鲁旺唉习火”(小儿咳喘),“拢胖腊里”(便秘)。

基原信息

  • 来源生物拉丁名: Euphorbia antiquorum L.
  • 药物分类: 植物药
  • 来源生物形态: 刚纂 Euphorbia antiquorum L.又名:火秧竻《生草药性备要》,火殃竻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 半肉质灌木,高1~3n。全株有白色乳汁。枝圆柱状或有不明显的3~6棱,小枝肉质,绿色,扁平或有3~5条厚而作波浪形的翅,凹陷处有1对利刺。单叶由枝条翅边发出,肉质,倒卵形、卵状长圆形以至匙形,长4~6cm,宽1.5~2cm,两面无毛;托叶皮刺状,宿存,坚硬。杯状花序每3故簇生或单生,总花梗短而粗壮;总苞半球形,5浅裂,裂片边缘撕裂;总苞腺体4,二唇形,无花瓣状附属物,上唇大,宽倒卵形,向外反曲;子房3室,花柱3,基部合生,顶端不分裂。蒴果无毛,宽约1.2mm,分果爿压扁状。花期4~5月,果期6~8月。
  •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: 生于村舍附近或园边,多种植作绿篱或盆栽。分布于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和云南等地。
  • 栽培与养殖: /
  • 代用药: /
  • 采收加工: 全年可采,随用随采。
  • 炮制方法: /
  • 性状鉴别: /
  • 显微鉴别: /
  • 理化鉴别: /

药物运用
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苦、微涩,性凉。有小毒。入水、风塔。
  • 用法用量: 内服:适量,将食物置茎内烤熟后,服食物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烂外敷。
  • 考证: /
  • 制剂: /
  • 选方: 1.治“阻伤”,“兵洞飞暖龙”刚纂叶、酢酱草、车前草鲜品各适量。捣烂包敷患处。(景洪市傣医波温囡验方) 2.治“鲁旺唉习火”刚纂茎1段(约20cm)。去表皮刺,捅穿茎孔,放入鳝鱼,置火上烤熟,食鳝鱼。(景洪市傣医岩应验方)
  • 注意事项: 本品有小毒,宜少量入丸、散使用。

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 乳汁含大戟二烯醇(euphol)[1],大戟醇(eu-phorbol),环木菠萝烯醇(cycloartenol),β-香树脂醇乙酸酯(β-myrin。cetate)[2],3-O一当归酰巨大戟萜醇(3-O-angeloyl-igenol)[3]. 茎含蒲公英赛醇(taraxerol),3α一和3β一无羁萜醇(friede-lanol)[1,4],蒲公英赛酮(taraxerone)[4]。茎皮含蒲公英赛醇[5]。
  • 药理作用: 促癌作用 小鼠背部皮肤剃毛,涂以3一甲基胆直和本品乙醚提取物30星期后,背部皮肤出现数量不等的乳头样肿瘤,发生率为10%,若单独涂以3一甲基明蒽,发生率为零,表明本品为一较弱的促癌物质[1]。
  • 参考文献: /

其他少数民族药